心境寬廣之人,必然寬容一切不快,因此,他永遠是最快樂平和的。渴望生存的愉悅,追求生命的快樂,是人的天性,但是隻有擁有寬廣胸懷才能寬容不快,才能享受平和的快樂。
培養豁達平和之心
凡事都不可能完美,麵對生活中的不平事,要學會豁達。
亨特遭到女友拋棄來請教大師指點,他說女友還活得好好的,感到憤恨難平。大師非常詫異,問他為什麼。亨特回答:“我們在一起時發過重誓的,先背叛感情的人在一年內一定會死於非命,但是到現在兩年了,她還活得很好,老天真是太沒眼睛,難道聽不到人的誓言嗎?”
大師笑了,他告訴亨特,如果人間所有的誓言都會實現,那人早就絕種了。因為在談戀愛的人,除非沒有真正的感情,全都是發過重誓的,如果他們都死於非命,這世界還有人存在嗎?老天不是無眼,而是知道愛情變化無常,我們的誓言在智者的耳中不過是戲言罷了。
“那我該怎麼辦呢?”亨特問。
大師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給他講了一個寓言:
“從前有一個人,用水養了一條非常名貴的金魚。一天,魚缸被打破了。這個人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站在魚缸前詛咒、怨恨,眼看金魚失水而死;一個是趕快拿一個新魚缸來救金魚。如果是你,你怎麼選擇?”
“當然趕快拿新魚缸來救金魚了。”亨特迅速而有理智地說。
“這就對了,你應該快點拿新魚缸來救你的金魚,給它一點滋潤,救活它。然後把已經打破的魚缸丟棄。一個人如果能把詛咒、怨恨都放下,才會懂得真正的愛。”大師語重心長地對亨特說。亨特頓悟,麵露微笑,歡喜而去。
生活確實有它不公平的一麵,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而創造的。如果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也不要整天怨天尤人,其實,怨也沒有用,怨絲毫改變不了你的境遇,徒然增加自己的煩惱而已。
付出與回報的天平上總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誤差,苦苦的追尋換來的也許隻是一身的疲憊,揮灑的汗水也不總是換來期待中的收獲。
這是一個出生於貧寒單親家庭的黑人小男孩,他隻有7歲,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他顯得瘦弱,但是眼睛卻是明亮的。然而這天的事情,使這雙明亮的大眼睛暗淡下來。
老師讓同學們為“社區基金”捐錢。小男孩手裏攥著自己揀垃圾掙的3美元,激動地等待著老師叫他的名字,然後他便可以自豪地走上講台捐出自己掙的血汗錢。但老師沒念他的名字,他感到很奇怪,於是問老師為什麼不叫他的名字。
老師厲聲說:“我們這次募捐正是為了幫助你和像你這樣的窮人,這位同學,如果你爸爸出得起你5美元的課外活動費,你們就不用領救濟了。何況,你沒有爸爸……”
這些無情的話語如霹雷閃電一般,狠狠地擊中了男孩的心。小男孩眼含淚水衝出了學校。羞辱讓他變得堅強。從此,他拚命學習和做工。這個黑人小男孩就是當今美國著名的黑人電台節目主持人狄克·格裏戈。可見,不公平並不一定是壞事,他可以摧毀人的自信,但也可以催促人奮進。就看你是選擇向下還是向上了。
自然有失衡的一麵,譬如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隻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些對於受到威脅的弱者來說永遠是不公平的,強者生存,弱者滅亡,優勝劣汰,沒有公平可言。颶風、海嘯、地震等等自然災害對所有生命來講都是不公平的。同樣,人生也有失衡的一麵,人類社會裏,貧窮、戰爭、疾病、犯罪、吸毒等等不平等的現象比比皆是。公平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
麵對生活中不公平的人和事,學會寬容顯得尤其重要。隻要我們能夠平心靜氣,不被其所牽絆,不讓它成為控製自己的繩索,不公平自然會慢慢轉變成公平。你沒有好的家境,但是你經過漫長的堅韌努力,最後獲得了突出的成績,這是由不公平變成公平;你這次沒評上職稱,但是你忍耐下來,從改進自己的工作入手,最後你成了公司獨當一麵的人物,這也是由不公平變成公平。
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對不公平耿耿於懷呢?人的心理常常受到傷害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求每件事都必須公平。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我們不要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
生活也許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美好,它對每個人的待遇都存在著偏心。有的人,從生下來就非常順利,做什麼都一帆風順,沒有什麼坎坷,事業、婚姻都讓別人羨慕;可有的人,從生下來就注定是個倒黴蛋,事業的挫折,生活的艱苦,情感的失意,都在困擾著他,甚至有時連小小的打算也難以實現。其實這就是正常的生活。因此,不要對生活給予你的不公心存怨恨,盡早地忘卻它吧!隻有不斷地拋棄煩惱,生活才會向你展露它最燦爛的微笑。
生活中的不平事是如此之多,以至於有人在不平事麵前拔不開腿腳,智慧也不得施展。其實,如果你擁有豁達平和之心,看淡生活中的不平事,那麼,這不平事就可能會轉換成公平之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心境寬廣之人,必然寬容一切不快,因此,他永遠是最快樂平和的。
從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來看,同樣的生活環境總是產生兩種不同的心境:有的是快樂多於煩惱,有的是煩惱多於快樂。渴望生存的愉悅,追求生命的快樂,是人的天性,但是隻有擁有寬廣胸懷才能寬容不快,享受平和的快樂。
一次,英國作家蕭伯納的《武器與人》首次演出,大獲成功。可是,當蕭伯納走上舞台正準備向觀眾致意時,突然有一個人對他大聲喊叫道:“蕭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沒有人愛看!收回去,停演吧!”觀眾們大吃一驚,以為蕭伯納一定會氣得渾身發抖。誰知蕭伯納非但不生氣,反而笑容滿麵地向那個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我的朋友,你說得對,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他又指了指劇場中的其他觀眾說:“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人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呢?我們能禁止這劇演出嗎?”簡短的兩句話,引起全場一陣響亮的笑聲。那個故意尋釁的人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想成為平和快樂的人,就要有寬廣的胸襟。寬容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是建立人與人之間良好關係的法寶。聰明人總是借助寬容的力量,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就自己的事業。他們用寬容的智慧讓自私的人汗顏,他們用容忍的胸懷代替敵對和報複。
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是一位極高明的眼科醫生,他曾獲諾貝爾醫學獎。居爾斯特蘭德不但是一位優秀的醫生,還是一位為人豁達、待人寬容的智者。
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的父親是文諾·居爾斯特蘭德,文諾·居爾斯特蘭德也是一位眼科醫生,他在貧民區辦了一個小診所。診所很有名氣,不但瑞典國內的患者,連北歐其他國家的患者也常慕名前來找文諾·居爾斯特蘭德看病。
當地最有錢的富豪瑪爾孟勳爵也在此地創辦了一所眼科醫院,並且距離文諾·居爾斯特蘭德的眼科診所不遠。但是,瑪爾孟的醫院顯得很冷落,來看眼病的人不多。有人向瑪爾孟勳爵建議,請文諾·居爾斯特蘭德來醫院主持眼科。但瑪爾孟嫉賢妒能,不但以文諾·居爾斯特蘭德沒有文憑為由將其拒之門外,而且多次貶低文諾·居爾斯特蘭德的醫術。
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對這種境遇很不滿,他發誓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給父親爭口氣。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18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醫學院。五年後畢業回到父親的小診所,接替了父親。就在這個小診所裏,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28歲時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轟動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30歲時他被任命為斯德哥爾摩眼科診所所長。
瑪爾孟簡直嫉妒得要命,對阿爾瓦爾充滿了敵意,偏偏這時,瑪爾孟家的四小姐芬妮得了嚴重的眼病。她家醫院裏的眼科醫生都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她一天天走向黑暗。瑪爾孟不惜重金,幾乎把北歐各國的著名眼科專家都請來了,然而誰也沒有辦法。兩塊黑色的雲翳蓋在四小姐芬妮的瞳孔上,如果不動手術,等於有眼無珠;如手術失敗,就可能完全失明。最後還是芬妮提出:去請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治病,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此時,瑪爾孟後悔當初不該把事情做得太絕,惡化了兩家的關係,並認為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不會為芬妮看病。他帶著絕望的心情去請求阿爾瓦爾,但出乎意料的是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來了,好像完全忘記了瑪爾孟歧視、冷落他父親之事。不僅如此,阿爾瓦爾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地為芬妮的眼睛做了手術,結果手到病除,芬妮重見了光明!
為了感激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治病救人的恩情,為了弘揚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的醫術和醫德,為了彌補嫉賢妒能造成的裂痕,瑪爾孟提議在家鄉為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立一尊塑像。但是,阿爾瓦爾·居爾斯特蘭德婉言謝絕了瑪爾孟的好意。不久之後,他離開了家鄉,踏上了到烏普薩拉大學就任眼科教授的旅途。
要想幹一番大事業,就必須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超人的氣量。做大事,要能容人,更要能寬容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能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共處大業。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要麵對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糾葛,如果沒有寬容的胸懷,平和的心態,隻會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寬容是一個成熟人性必備的素質,同時也是一種享受快樂的工具。被人嫉妒、諷刺是痛苦的,但是平和卻是快樂的,它能夠化幹戈為玉帛,能體現智者的胸懷與寬厚。
心胸狹隘是平和的大忌
氣度狹小難成大器。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就是成功人士的大修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於我們來說,寬闊的胸懷,是豁達寬容性格的完美表現。倘若胸懷狹隘,沒有容人容物的肚量,不僅難以成就大事業,恐怕也難以與人和睦的相處,親切的交往,自己的內心也會感到孤單和痛苦。心胸寬廣不僅能讓我們很好的和他人互助互愛,也可以讓自己心態平穩,頭腦清晰,見識、膽識也就隨之拓展,為來日謀求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氣度狹小的人是做不了什麼偉大的事的,一般偉人都具有寬大的胸襟,平和的心態。
解放初期,在陝甘寧邊區的清澗縣農村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農婦伍蘭花的丈夫在山上用鐵犁耕地時不幸被雷電擊中當場死亡。伍蘭花悲痛之餘大罵“世道不好”、“共產黨黑暗”、“毛澤東領導官僚橫行”等。中央社會調查部聞訊後,立刻把伍蘭花拘押到延安,並由保衛部門建議判處死刑。
很快,毛澤東知道了這件事,就對社會調查部的人說:“你們不能這樣做嘛!中央設立社會調查部,不是設幾個虛位。如果不做調查,就隨隨便便抓人,這是國民黨的黑暗做法!就這些而論,人家罵得的確有道理呀!”當晚,毛澤東的心情難以平靜,就叫來中央軍委總部保衛部部長錢益民,要他立即把伍蘭花帶來。在會客室裏,毛澤東經過聊天拉家常了解到伍蘭花的家裏共有六口人,七十歲的婆婆是個癱瘓病人,三個娃,大的才十歲,小的還不到三歲半,裏裏外外全靠丈夫撐著。1935年中央紅軍來了以後,她家裏分了五畝地,前些年還好,政府收的公糧少,家裏的糧食吃不完,踏實過了幾年好日子。這幾年變了,幹部隻管多要公糧,還多吃多占。如今她丈夫死了,家裏的頂梁柱就沒有了。
毛澤東隨即把錢益民叫進來,當麵囑咐說:“把這個婦女馬上放回去,還要派專人護送她回家。記住,去的人要帶上公文,向當地政府當麵講清楚,她沒有什麼罪過,是個敢講真話的好人。她家困難多,當地政府要特別照顧。對於清澗縣群眾的公糧負擔問題,邊區政府要認真調查研究,該免的要免,該減的就得要減。我們決不能搞國民黨反動派那一套,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麵對著群眾的怒罵聲,毛澤東非但沒有計較反而從中深刻反思,舉一反三,深入調查,提出了針對民眾的具體實施辦法——進行了徹底性的計劃經濟,毛主席用行動感動了所有的中國人民。回到家的伍蘭花逢人就說毛主席博大的胸襟。
擁有豁達的性格以德報怨,以善待惡,是大仁大義的厚德,是人性中的美麗。中國人曆來就有以德報怨的文化傳統,許多中華名士,用他們身上性格的魅力征服了世人,用他們的胸懷征服了世界。寬容是一種博大而深遠的胸懷,是敞開心懷的來容人、容己、容事。在生活需要發揚崇高品德的時候,能夠不計較成敗得失,是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性格成功。
台灣有句俗諺:“有量才有福”,意思是說,有度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統一企業的董事長高清願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說:“待人處事,要寬容大度”。他認為,要能成就大事業,就必須要有肚量與氣度,就必須有寬容豁達的性格。
所謂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捐土壤,故能成其高。他說起了多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多年前,他基於道義與情義幫助朋友投資了一項自己全然陌生的事業。接手時,這個事業已搖搖欲墜,再加上當時市場開放競爭,百家爭鳴,前景極為黯淡。麵對這個必敗的局麵,他們苦撐多時,仍然虧損連連,最後在兼顧了情理法的情況下,他決定退出。
但是事情並不像他想象得容易解決,這家公司部分的高級員工,以他們退出為由,把問題政治化,來凸顯勞資對立的問題,這段期間,有很多不實的言論都落在高清願董事長的身上,加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皆極盡詆毀之能事,對個人造成不小的傷害,很多朋友都替他抱不平。之後,這家公司幾番易主,他也逐漸淡忘了這件事。
後來,有朋友告知有一家企業負責人希望能來統一公司就通路銷售一事與他商議。進一步打聽之後,才知道這家企業竟然就是當初接手的那家公司,負責人雖已換手,但是當初誹謗他甚烈的一些員工,仍位居高位,在這種情形下,他還是決定和這些朋友會麵,並願意協助他們進行產品的銷售,不久之後,他又設宴款待這些新朋友,結果,賓主盡歡。
有些熟悉內情的朋友,都認為不值得也無此必要這麼做,但是,高董事長的想法是,在成人的世界要化敵為友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他僅是幫一下忙,請別人吃飯、談談心,就能因此化解誤會,何樂而不為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必須養成豁達寬容的性格,培養寬闊的胸懷,尤其是在發生摩擦的時候。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和摩擦是個問題。社會其實是個互助的社會,一個人如果心胸狹小,總是從自私片麵的角度去看問題,那又怎麼能容忍別人呢?成大事者須要寬容他人,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唯有能容人,才能被他人所容,畢竟在這個社會誰也不能獨自生存。
寬大的胸懷不僅是豁達寬容的一部分,也是處世之基本,平和之秘訣。與其在心中還留著怨恨,倒不如把心胸放寬,讓自己有更多的寬容力來麵對人生,迎接未來。平和能讓我們的人生之路更寬,也能讓我們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遠!
寬容是平和的通行證
寬容是一種智慧和力量,寬容是對平和生命的洞見。在人際交往中,如果能夠寬容,可以對所有的誤解和猜疑置之度外,從大局著想,那麼就會獲得更多局外人的認可。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們是一生的好友,然而他們卻有著一次深重的誤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發生激戰,最後兩名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係。因為他們是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友,所以在激戰中還能互相照顧、彼此不分。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互相鼓勵、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