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在平和中加入謹慎的顆粒(1 / 3)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人心態的“大江”,正是由生活中的細散的“小流”形成的。若想讓大江氣度恢弘,洶湧澎湃,則那一個個“小流”也必曆經險要,急流而下。培養謹慎的平和心態,不要忽略細節。

於細微處見平和態度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場麵:公園中,專供遊人小憩用的三人坐排椅,卻有一人獨自側臥其上,盡情享用;公交車站,公交車尚未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爭先恐後搶占座位,有些年輕人甚至對站在自己身邊的老人視而不見、無動於衷;公共場合,喧嘩之噪聲不絕於耳,隨地吐痰、隨處抽煙、順手丟棄雜物的現象不絕於“眼”;著名風景區裏,總有一些遊人亂寫亂畫“某某到此一遊”;公路上,不走人行橫道、攀越護欄、爭道搶行……這些雖隻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情,是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可我們曾對這些感到深惡痛絕。

一個謹慎的人,是一個注重修己的人;一個謹慎的人,是一個注重一言一行的人;一個謹慎的人,是一個將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的人。對一個人而言,“細微之處”盡管隻是一舉手、一投足,隻是一點一滴、一絲一毫,但是“一滴水折射太陽”,從其一言一行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平和品德與修養。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關注細節的態度,“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一優秀的心態能夠在某一合適的時機成就一個人。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遨遊了108分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加加林在20多名宇航員中,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原因是多方麵的,但無疑一個細節為他的成功入選起了不小的作用。

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時,有這麼一個小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隻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了下來,隻穿襪子進入座艙。加加林當時覺得:這麼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子進去呢?就是這個細節使加加林一下就贏得了主設計師羅廖夫的好感,他想這個27歲的年輕人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隻有將這艘飛船交給如此愛惜它的人,他才放心。於是在羅廖夫的推薦下,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宇航員。

一個微小的細節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平和態度,從而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樣的例子已不鮮見。蜚聲海內外多少成功人士便是得益於重視細節,當競爭者旗鼓相當,能起作用的就是細節了。一次不經意的流露,其實是一個人生活習慣或者平和品質的展示。所以培養自己謹慎態度,沒有對細節的注意,不從小事做起是不行的。

“細微之處”雖屬細枝末節之事,但卻不可小瞧,更不可忽視。大事是由小事組成的,所謂“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大家一定很熟悉東漢的陳蕃的故事吧!一個人有“掃天下”的偉大誌向是好的,然而當你一屋都不掃時,誰又會將大任交與你呢?你施展抱負的平台又何在呢?

我們都應該在課本上讀到過“朱德的一根扁擔”、“劉少奇的一條軍毯”這樣的故事,說的都是偉人們的一樁樁小事,但正是他們在細節上的一絲不苟,對點點滴滴的毫不含糊塑造了他們的謹慎細致的態度,才有運籌帷幄的基礎。相反,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言行的細節上不加注意,以至於招致失敗,得不償失。有的大學生會因為隨地吐了一口痰,“吐”掉了一個好工作;有的大學教授因為說了一句粗話而身敗名裂;一個高級幹部因為生活細節的不檢點而葬送了政治前途。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周總理就讀過的南開大學裏曾有一麵立鏡,鏡子上方懸掛著“容止格言”,內容是“麵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麵無形的鏡子,而這卻是一麵放大鏡,你看不到它,然而它會如實記錄你行為的一點一滴並且在關鍵時刻將其放大。你會因鏡子裏的形象或者得到他人的尊敬和讚賞,從而輕而易舉地得到你夢寐以求的東西;或者會遭到他人的貶斥和唾棄,做夢也想不到地突然失去珍貴重要的東西。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一顆細致平和的心。不要忽視這麵鏡子,每時每刻都須睜大自己敏銳的雙眼,看到自己言行的“細微之處”,及時地“正衣冠,知榮辱”,從這些“細微之處”培育自己優秀的心態,彌補自己的不足,摒棄自己的不良念頭和作為!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個人心態的“大江”,正是由生活中的細散的“小流”形成的。若想讓大江氣度恢弘,洶湧澎湃,則那一個個“小流”也必曆經險要,急流而下。培養謹慎的平和心態,不要忽略細節。

謹慎讓平和變得老成

要知道,謹慎的人是世界上最精細、最理性的人。他們為人謙虛、思維縝密,做起事來一絲不苟,井井有條,他們講究章法,考慮問題既全麵又深入。正是因為這些,謹慎的人總是給人一種十分老成平和的感覺。

對平和謹慎的人來說,一旦他們找對了職業,他們經常會成為長盛不衰的人。他們常常能成為政界和商界的“常青樹”,他們同時也讓下屬或身邊的人很放心,因為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的老成平和,總是能夠獨攬大局。

美國中央銀行——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謹慎的人。美國在過去二十年裏所經曆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格林斯潘的正確領導。

格林斯潘總是身穿普通的深色西服,戴一副黑邊眼鏡,完全是一副老學究的樣子,像一個普通的小老頭。他講起話來總是慢條斯理,小心謹慎,而且語調沒有一點抑揚頓挫,似乎從來沒有表現出過什麼感情色彩。

對格林斯潘來說,最佳的貨幣政策應該是保持適當的通脹,但同時保證不會產生過度的泡沫。因此,在過去二十多年裏,他所做的就像是一名忙碌而又平和謹慎的調音師,當弦剛剛顯得太緊的時候,趕忙鬆一點;當弦剛剛顯得太鬆的時候,又趕緊去緊一下,不過琴弦始終保持最佳的音調。

他的平和謹慎的性格對他的貨幣政策的判斷有著深刻的影響。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美國人民十分的信賴他,甚至美國的一家媒體在1996年總統大選時曾公開說:“笨蛋,誰當總統都無所謂,隻要讓艾倫繼續當聯儲主席就行!”

2000年格林斯潘的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任期屆滿時,克林頓總統曾苦苦哀求,格林斯潘隻好同意再續任一屆。白宮發布這個新聞後,美國人民三呼萬歲,比迎接美國新總統上任熱情要高得多。2004年6月17日,美國參議院又通過了喬治·W·布什提交的有關由格林斯潘繼續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引領美國經濟繁榮與蕭條的格林斯潘,又開始了他作為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第五個任期。

格林斯潘十分了解自己的性格,要知道他在沒進入金融領域前可是學音樂的,如果當初他沒有發現自己性格中的平和謹慎,順著它發展,就不會有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了。格林斯潘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於是成功了。

平和謹慎的人在合適的環境中會給人以善良、深情、樂於助人的印象。隻要遇到值得信賴的夥伴,哪怕吃虧,平和謹慎的人也會為了自認有價值的東西勇敢地一決勝負,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溫文爾雅,言聽計從。

因為平和謹慎能防止很多意外的發生,就算意外發生了,平和謹慎的人也不會很吃驚,因為他們事先已經把事情想得很全麵了。對於還沒有踏入社會的我們來說,養成平和謹慎的性格不僅讓我們在社會體驗中十分有用,而且這樣的性格會讓周圍人覺得我們老成持重,值得依賴。

選朋友需要謹慎對待

古語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就去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吧!

人總是要交朋友的。不交這樣的朋友,就交那樣的朋友;不交好朋友,就交壞朋友。而交友如染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交了愛吹牛窮聊的朋友,便難免陪著他雲天霧地、海闊天空地誇誇其談,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成為“話匣子”;交了愛玩愛鬧不學無術的朋友,少不了一起去遊遊逛逛,打打鬧鬧,久而久之,自己也可能成為不求上進的浪蕩鬼;交上了學友,談的是學習、學問,交流的是知識見聞,久而久之,自己則可能潛移默化而好學不倦,追求起真知,這樣從中得益就無可估量了。

總之,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你就會變成什麼樣,所以,你有必要對身邊的朋友進行一次淨化,留下並且發展那些積極上進、勤奮好學的朋友,至於那些損友,還是遠離為妙。

交到好的朋友有很多好處。

比如,你的朋友知識淵博,你和他在一起必能增廣見識,開闊視野。你們之間的交談也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通過相互啟迪感染,許多自己聞所未聞的問題有所聞了,許多自己不甚了了的問題得到澄清了。

曆史上,一個學者有了一定的學術基礎,經過學友的促進、幫助,因而獲得更大成就的事是屢見不鮮的。

我國漢代發明渾天儀和地動儀的天文學家張衡是世界科技史上一顆燦爛的明星。張衡的成就,與他有一批好學友關係極大。張衡在青年時代便與馬融、竇章、王符、崔瑗成了知己朋友,他們都是當時極有才華的青年,尤其是崔瑗,很早就學習過天文、數學、曆法。在與張衡交往中,經常一起研究問題,交流心得,對張衡的啟發、幫助很大。張衡後來在天文學、物理學方麵的偉大成就,與學友崔瑗是密不可分的。

三國時創造了指南車和新式絲綾機的馬鈞,也曾得到過好友傅玄的大力支持。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曾寫了《天下郡國利病書》,是水利方麵一本有一定科學價值的書。顧炎武之所以能寫出這本著作,與他的朋友耿橘有很大關係。耿橘是個對水利很有研究的人,他在做常熟知縣時,先後開浚了福山塘和奚浦,還寫過一本《水利全書》,對於如何根據地勢高低來決定蓄泄,如何根據水係來進行開浚,都有周密詳盡的規劃。這些都給了顧炎武以啟發。沒有這位好學友,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就很難問世。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也得益於他的學友們的幫助。他在掌握黎曼幾何之前,隻是取得了狹義相對論的成功。後來朋友們幫助他掌握了黎曼幾何,才促使他發現了廣義相對論的奇妙世界,建立了科學史上罕見的功勳。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尤其在如今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各科知識的突飛猛進,新的學科以及各種邊緣科學的出現,使人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單憑自己一個腦袋,一雙眼睛,即使輔之以發達的電腦,也很難把最新的科學成就一一學到手。盡可能地多交些學友,對於你接觸多方麵的信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現代化知識,豐富和充實你的知識結構,無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即便如此,你對現代信息和知識的占有仍然會遠遠落後於急速發展的社會需求,但這總歸比獨學獨思、孤陋寡聞要好些。

不僅如此,益友還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啟迪、鼓勵和幫助你的作用。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年在東都洛陽當閑官,無權不管事,便產生了安於現狀、無所作為的消極情緒。他寫了一首《詠老贈夢得》的詩給他的詩友劉禹錫,詩中充滿了消極的情緒。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思想境界有所不同,立即和詩一首回贈白居易,鼓勵他不要消沉。

劉禹錫昂揚奮發、不甘消沉的精神,對老友白居易,不啻為一劑良藥。劉禹錫先白居易而死時,白居易寫詩哭劉禹錫說:“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委婉我知丘。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稱頌劉禹錫人雖死了而精神長存,可見白居易對劉禹錫是十分欽佩的。

選朋友和選股票一樣要謹慎,選一支“好”股票能讓人收獲無數財富;如果選了一隻“壞”股票,可能讓你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在積累人脈和選朋友時也是一樣,交到損友,你可能馬上就會有酒肉,還可能發一筆不義之財,但很難保證以後不會跟著遭殃;交個君子做朋友,盡管一時半會兒得不到什麼好處,但必定會長遠受益。

謹慎細致讓平和長遠

謹慎說的就是要平和周密地考慮事情的發展趨勢,能夠審時度勢,做出科學的判斷,進行周密的部署。謹慎的人常常對周圍的事思考得很周全,事無巨細全在心內。這種人責任心較強,辦事精明。他們思慮周詳,平和細致,做事務實,不魯莽,善於三思而後行。

古今中外的成大事者,皆有嚴謹審慎的平和態度。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商戰中,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科研上,謹慎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周恩來一生參與過許多重大事件,其謹慎細致的態度和周密嚴謹的做事風格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諸葛亮一生征戰無數,勝算無數,也得益於其遠慮周全的謹慎態度;高斯在數學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和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息息相關。

商界巨子李嘉誠在談起自己的成功經驗時,總能提到這樣的故事:

李嘉誠3歲時,家道中落,後來他父親病重離世,李嘉誠就和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16歲時,他進入一個茶館裏當燙茶的跑堂。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小嘉誠也抱怨過自己命不好。直到一次偶發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為太疲倦,他當班時一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地上,濺濕了客人的衣褲。李嘉誠很緊張地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板的訓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位客人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反而為他開脫,一再為他說情,讓老板不要開除他。

“沒關係的,我看這孩子挺有出息的。隻是以後要記住,做什麼事都必須謹慎,不集中精力怎麼行呢?”

李嘉誠把這些話牢記在心,後來,他把“謹慎”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久而久之,竟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什麼職業,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為人處世,一見麵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一切對他以後的事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後來,李嘉誠辭掉跑堂的工作,從塑膠廠推銷員做起,一直幹到了業務經理。三年後,20歲的他做好了準備,要大幹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一條小溪旁,租了一間灰暗的小廠房,買了一台老掉牙的壓塑機,辦起了“長江塑膠廠”。經過反複考察,從各方麵事無巨細地仔細研究,他認為塑膠花市場需求很大,於是大量生產,這為他帶來了可觀收入。30歲的李嘉誠,已成了千萬富翁。正在塑膠花暢銷全球時,李嘉誠卻敏銳地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好日子很快會過去”,如果再不調整,引起的後果不隻是“濺濕衣褲”了。有人認為他太保守了,但他認為這是經商中必須具備的素質,那就是謹慎和預見性。

隨後他找到的是房地產這一財富機會。60年代中期,內地的局勢令香港社會人心惶惶,富翁們紛紛逃離,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當時的地產價格來算,他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但他沉著應變,仔細分析局勢,謹慎忖度,認為內地肯定會恢複安定,香港將進一步繁榮發展。在別人大量拋售房地產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行之,將所有資金都來收購房地產。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他說:“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