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基金的投資策略(5)(1 / 3)

年輕女孩子組成家庭之後,會隨著家庭收入及成員的增加而改變自己的投資策略。由於一個家庭的支出遠大於單身時的消費,所以,女性要提早規劃才能保持收支平衡以及生活的質量。新婚夫婦最大的負擔可能就是買房子的費用,此時夫妻雙方收入也逐漸趨於穩定,因此,我們建議您選擇投資中高收益的基金,例如投資於行業基金搭配穩健成長的平衡型基金。

家庭中一旦有新成員加入,就要重新審視家庭財務構成了。除了原有的支出之外,小寶貝的養育、教育費用更是一筆龐大的支出。根據一份權威雜誌調查結果發現,在大中城市裏,小孩從幼兒園至大學的教育費用約為20萬元,如要讚助子女出國留學,費用約為100萬元,如果再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這將是一筆驚人的數字。所以建議在小寶貝一兩歲時,便可開始利用定期定額的方式來籌措子女的教育經費。子女教育基金的投資期一般在15年以上,基金專家建議年輕父母可以每月投資具有成長價值的基金並長期持有,相信可用來輕鬆麵對子女未來龐大的教育費用。另外,在子女成長期,為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所帶來的財務問題,女性朋友也要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流動性較高的貨幣市場基金,以備不時之需。

當小孩長大並已能獨立時,就要開始準備夫婦兩人退休之後的費用。此時家庭的收入較為豐厚,但與前幾個階段不同的是,“‘風險”管理此時成為第一要務。由於已漸人中高齡,未來工作時間有限,因此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必須以低風險的基金產品為主要考慮對象。我們建議中高齡人士可以采取定期定額及單筆投資雙軌進行的方式來積累退休基金,投資標的可選擇平衡型基金或債券基金。前者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穩健基金,後者屬於本金有保障的保本基金。

10.中老年人如何買基金

2006年火爆的基金市場,讓許多原先並不涉足基金投資的中老年人也加入其中。對於50歲以上的“準退休族”和“退休族”而言,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天地,但由於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精力遠不如年輕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平和休閑的心態來安度晚年。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產品,顯然不符合老年人的選擇。其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年人一般不再直接創造財富,最主要的生財之道便是理財。他們投資的金融產品,應該以穩健類為主。

老人退休之後,本該安享晚年,釣釣魚,種種花,過一段愜意的人生光景。然後張大爺卻有他的煩惱。

張大爺退休五年了,每月能領到1600元的退休金,幾年下來有了8萬元積蓄。他原本可以像其他退休老人那樣釣釣魚,種種花,安享晚年,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兒媳先後下崗,孫子的學業也急需用錢。自己的退休金是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所以,張大爺總想搞點投資,為兒孫多積累些資產。

看到有些鄰居投資基金獲得50%以上的收益,張大爺就開始心裏癢癢,盤算著如果一隻基金能夠獲得50%以上的收益,那麼自己一年就可以掙4萬元,這樣用不了幾年自己就能積累幾十萬元,這筆資金不僅夠自己養老所用,而且可以充當孫子的生活費。於是,張大爺就開始向理財專家打聽要買什麼樣的基金才能夠每年都獲得50%以上的收益。

理財專家一聽說張大爺要買年收益50%以上的基金,就連忙勸阻。專家告訴張大爺,基金投資的收益是不確定的,以股票型基金為例,有些年份收益可能很高,如.50%,而有些年份可能很低,如5%,甚至會由於市場的變化而出現負收益。專家分析了張大爺的情況,手中資產存量不多,沒有現金流量隻能將就過活,子女又沒有工作,如果投資股票型基金,一旦出現負收益,全家上下的生活就沒有安全保障了。所以,專家建議張大爺還是投資風險小、安全性高的基金產品。

從資金安全性的角度出發,比較適合退休老人的基金是債券類基金。這些基金投資的主要是國債、企業債等有固定收益的證券,本金的安全比較有保證。但債券基金無法保證你能戰勝物價漲幅。而且,當物價上漲較快時,短期內你的本金也可能有賬麵的損失。而戰勝物價漲幅的最好工具是股票基金,但股票基金的投資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投資者還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退休,可以有較長的投資周期,能夠承受一些短期的價格波動,投資股票基金應該也是能夠接受的。但像張大爺這種情況,如果選擇股票基金,則風險就有些大了。

那麼,張大爺究竟該買哪種基金呢?這還要根據市場其他因素決定。一般而言,在物價上漲的開始階段,物價從不增長、負增長開始加速增長。這時候,利率水平由於還習慣於原有的低通脹情況,往往比較低,甚至要低於物價漲幅,此時應該投比較多的資金到股票基金中去,收益較大而風險較低。在這種時候,投資於債券就無法實現保值目標了。而到下一個階段,物價漲幅越來越高的時候,利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這時候,張大爺可以再將更多的資金轉入債券基金,享受較高的利率優惠,合理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