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巴黎
學校一放假我和好朋友瑪麗,就坐上了倫敦飛往巴黎的飛機,到達法國巴黎近區的一個漂亮的小鎮。一進門感到瑪麗爸媽的熱情好客,兩位老人招呼我們坐在客廳後,又拿一些水果給我們吃。瑪麗還有個妹妹,她個子很高,長得也很漂亮,真是典型的法國美女,她也熱情的用英語給我打著招呼,可是對於兩位老人來說,我隻看到滿臉笑容,不停地忙乎著,嘴裏不停地說著法語,但是我一句也聽不懂,我的同學隻好給我做翻譯。同學告訴我說:“我爸爸在說,他年輕的時候去過北京,那裏很漂亮,他很喜歡中國,中國人熱情好客,說你長得很漂亮。”我趕緊說:“謝謝!”我們聊了一會後,兩位老人去準備吃的了,我的同學也去和妹妹說話去了。趁這個時間我仔細打量著這幢漂亮的房子,首先,客廳很大,幹淨又明亮,無論房間或院子裏,都擺滿鮮花,發出一陣陣清香。房子是複式的,不過是下一層樓,下麵是臥室。客廳前麵有個很大的露台,上麵種了好多盆花。中間擺了木桌椅,可以在上麵燒烤。露台視野很開闊,傍晚橙色的陽光照進來,前麵一大片暖暖的屋頂和眼前金色的露台花園,讓我不想離開有點懷疑金色是我幻想出來的,或者記憶裏很多不確切的場景慢慢都會變得很美。外麵院子不大,主人栽了一些樹和花草。房間裏各種家具錯落有致,整齊幹淨。客廳鋪的大地毯好像有一些中國特色的花紋,在客廳的一個角擺放著一棵很大的聖誕樹,上麵掛滿了小飾品,具有濃鬱的歐洲節日的氣氛。房間裏大到牆麵、地板色彩、材料,小到桌上的裝飾無處不見主人的心思,無論是從非洲買來的木雕還是看似隨意擺放在櫥櫃上的生活照片,還有顏色各異的地毯桌布,放在一起都異常地和諧自然。也許歐洲人個個天生就有藝術家的天分吧?
時間不長,兩位老人準備好了晚餐,豐盛的食物擺滿餐桌,都是西餐。我第一次在法國人家裏做客,感到和我們中國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法國家庭在餐桌旁團團圍坐的時候,他們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愉快地享受這一餐上,而不是計算他們攝入了多少卡路裏。尤其是瑪麗爸媽健康快樂的生活精神以及老人熱情幽默的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在飯前用一小時來品嚐開胃酒,就著一些橄欖和小餅幹,當她們真正坐下來吃的時候,就沒有那種強烈的饑餓感了。他們在吃每一口食物的間隙,都要停頓無數次。她們吃飯很講究菜肴和酒的搭配,如: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飲白葡萄酒等。法國人還特別愛吃奶酪。他們經常吃些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比如雞蛋、奶酪以及肉類。這些食物很快就能給人帶來飽感,因此她們吃得就比其他人少。具體原因是:攝入的油脂類食品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膽囊收縮,排出膽汁幫助油脂類食物消化。中國人習慣食用低脂肪食品,認為這樣更健康,而實際上這種食品不能給人帶來飽食的感覺,你反而比過去吃得更多。其實,在這裏吃飯,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好吃的是那些橄欖和小餅幹。他們對吃飯的姿勢也有講究,例如:
1.進餐的時候應該一直坐著。
2.把嘴裏的東西全部咽下去再放進下一口,吃每一口餐的間隙把叉子放下。
3.用柔和的音樂來佐餐,緩慢的節奏有助於緩慢地進食。
我同學家雖不富足,卻不乏安逸。她們一家都很注重鍛煉身體,瑪麗和她妹妹更喜歡在戶外跑步或騎自行車,她們把體育鍛煉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為健身房的奴隸。而老人則喜歡散步的多,他們一般在晚餐後的時間,喜歡去散步、看夕陽,活動身體的同時,還能增添無數的樂趣和閑情。據說在健康專家研究的對象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法國女人聲稱她們最主要的活動身體的方式就是散步。
第二天,我同學陪我去轉巴黎市區。我們走到香榭麗舍大街上,很遠我們就看到了宏偉的凱旋門。但當我仔仔細細地看看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時,怎麼感到這條大街跟我想象中的那麼不一樣?這就是一條普通的林陰大道。隻不過它連著凱旋門連著德方斯連著羅浮宮,是條中軸線。失望,但是好像又有那麼點點安慰。被別人誇得天花亂墜的,自己也想得無限遙不可及的東西,真正走到跟前,發現它原來跟自己平常熟悉的東西也沒有多大差別。
女兒在牛津大學攻讀金融碩士,學校課程安排很緊張,采用學分製。按規定的學科和相應的學分,計劃時間是一年,但要按規定時間完成學業,需要學生的艱苦奮鬥,否則就要延長時間,直到完成規定的學分方可畢業。
牛津大學也和北大一樣,有許多課外活動,來促進各國學生交流和學習。尤其是“中國牛津獎學金基金會”,經常組織會員聚會傳播友誼,結交朋友,有時還組織參加一些當地的社會活動或參觀學習。更值得女兒自豪的是,在留學期間曾經代表中國留學生受到成思危副委員長和基金會主席的接見,這使她受到很大鼓勵並留下深刻印象。
學校較多的聚會活動,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有時,女兒把她們同學聚會的一些照片,通過網絡發給我們。每次照片發來,我們當父母的都感到很興奮,好像見到女兒似的高興,情不自禁的對照片上的年輕人指指點點評論一番,尤其關注男生較多。“這個小夥子長得不錯”,“那個小夥子個子挺高的”等等。有時我們還打電話故意問女兒:“這個小夥子怎麼樣?那個小夥子叫什麼名字,是哪裏人。”記得有一次我們看到照片上一個男生個子挺高,長相也很好,她媽就忍不住,打電話給女兒說:“我看到照片上哪個位置的小夥子挺好的,你了解怎麼樣?”誰知女兒聽電話後,很不高興地反問道:“你看好在哪裏?其實,你們隻看到外表,長得倒是挺帥的,而實際上那個人油頭滑腦,為人一點不靠譜。我個人的事會認真考慮的,你們就不要操心了,等有了眉目我會及時告訴你們的。”是啊!女兒說得對!我們當父母的簡直昏頭了,怎麼能以貌取人呢。簡直是幹擾女兒的大方向。她媽碰了一鼻子灰,無話再說什麼。其實,有時當父母的都是閑操心。對於兒女的個人感情問題,他們都有自己的主見,父輩的觀念和看法不一定能幫上他們什麼忙。後來,我們才知道,實際上她們班裏有個小夥子,叫小A,已經主動追求女兒很長時間了。小A各方麵條件都不錯,女兒也有好感,隻是兩個人都在暗戀,誰都心知肚明,隻是關係沒有明確罷了。終於有一次,同學們聚會到很晚了,女兒對大家說:“我家遠,再晚了就沒車了,我先走一步了”。這時小A的一個好朋友說:“小A,你們不是一路嗎?你還不趕緊送一送。”小A趕緊說:“好!好!我們一塊走吧!”於是,女兒點點頭說:“謝謝。”這樣,兩個人邊走邊聊。小A再次不失時機的向女兒表達了愛意,由於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礎,女兒稍加思考就點頭答應了。從這個晚上開始,她們就確立了戀愛關係,從此他們在學習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照顧,相處的很融洽。至今,已經近三年了,兩人由於工作關係,期間雖有分有聚,但是,感情一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