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1 / 1)

完整的生命體驗

大多數的人都渴望擁有自己的人生,但卻沒有進一步準許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你如果想全麵體驗生命,就必須接納兩極化的觀念。兩極化,正是本書重要的觀念之一。

兩極化的情形,會自然在生命中發生。坦白說,一切的兩極化都是相互矛盾的情境和情緒。想想看,存在於我們周遭的事物,幾乎都有其相對物:熱/冷、生龍活虎/死氣沉沉、年輕/年老、健康/病態、富有/貧困、自我疑惑/自信、快樂/難過、恐懼/能量十足、情愛/憎恨……有意識地體驗生命兩極化,能夠使我們成長茁壯。

一旦我們完全體驗過其中的一個極端(例如沒有安全感或難過),接下來便會與它的相對者碰觸(例如自信、較少的恐懼感,以及喜悅)。基本上,我們都害怕新的挑戰,不過又得提起精神坦然麵對一切。不論結果如何,隻要有勇氣試探下一階段的生命,我們的力量與自信必然會倍增。

過去,我們被教導有些情緒是好的,有些則是不良的,例如:情愛是“好的”,而憎恨是“不良的”。但體驗喜悅和自我力量的增強,的的確確是件趣事,隻是,我們通常會以難過、恐懼、孤寂和生氣為恥,進而企圖躲開它們。好比我們不喜歡和不愉快的情緒打交道,因此當周遭親友有人陷入這種負麵的情緒困擾時,我們會說:“沒事的,千萬別這麼感覺。”

實際上,我們已經將部分的自我標示為正麵和負麵。我們痛恨感受不愉快的情緒,卻深深喜愛著快樂的情緒。這就是關鍵所在!如果沒有深刻感受過負麵情緒,便無法全然沉浸於喜悅和力量增強的情境中。倘若我們的心態否認情緒,便不可能全然地愛自己、愛他人。因而我們有必要感受內心的所有情緒,不論痛苦或愉快。

生氣,是情愛的另一麵。一味否認內心的怒氣,隻會讓我們的體內精力受阻,進而抹殺對於他人,甚至對自己的熱情。反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怒氣,是準許自己對他人敞開心胸的一種方法,而且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再次全然地愛自己。

我們正在跟生命玩遊戲。每一項經曆都是學習,根本沒有所謂的失敗。一味以成功或失敗衡量自己的表現,反而使我們內心的恐懼加深,終至左右我們的生活。

“恐懼”是我們的朋友,可以協助我們坦然麵對危機,也會提醒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比如:在暴風雨中開車得多加小心。另外,它也會向我們提出警告,更會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使我們認同它們,如此一來,我們才得以知道該如何走向生命的下一步。因為恐懼感的存在,我們才能順利獲得更多的力量。倘若有體驗過情緒,它們便不會操控我們的生命。反之,如果我們意圖否認它們的存在,它們會瞬間成為凶狠的操控者,主導我們的每一個舉動。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都在自我欺瞞,以為自己不可能獲得某些偉大的成就。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太恐懼失敗。

在發明電燈泡的過程中,愛迪生已經嚐試過一千次失敗的滋味。這時,周遭有許多人問他,為何要持續實驗下去。愛迪生的回答卻是:因為已經知曉這麼多失敗的事,因此,現在離成功隻有咫尺遠而已。自尊心如此高昂,使得他自信心大增,況且在一連串的失敗後,他也的確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事實上,有許多美國的百萬富豪,都經曆過三次以上的失敗才獲得成功。所以沒有所謂的失敗,就不是真正的學習。而此刻我們是否真正領悟到,停滯不前等於阻礙自己的成功?

倘若想要全麵打開生命裏頭的創造力,我們必須謹遵兩極化的循環途徑。完全體驗過低潮情緒後,緊跟著便是生命的高峰體驗。倘若沒有經曆過正、負麵的情緒,我們無法擁有全能的力量,活出完整的自我。所有我們的情緒都是需要被認同的,因為情緒使我們獲得智慧。

品味問題

1.體驗兩極化的低潮情緒,等於碰觸生命的高峰經曆。想想看,你最不能接受哪些低潮情緒?

2.我們可否由過去的痛苦經驗中得到智慧?兩極化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那麼,你要如何做才比較容易麵對兩極化的體驗呢?

3.描述一些已經體驗過的兩極化經驗:

①你和自我的關係

②和他人的人際關係

③工作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