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甘地夫人法則(1 / 2)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作為領袖,她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媽媽,她又是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師。在甘地夫人看來,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作為母親,必須幫助孩子平靜地接受挫折,從容地適應生活的各種變化。

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由於父母的“嗬護”,總是泡在蜜罐裏。可是結果呢?年幼的時候,一哭、二鬧成了他們達到目的、“懲罰”父母的手段,孩子自己也逐漸習慣了“不勞而獲”。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漸漸摸清了父母更多的“死穴”,而此時的父母更是拿他們沒辦法,而且還越來越擔心,“外人”會不會像自己一樣“寵愛”孩子。

其實,甘地夫人法則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經曆許多的幸福和快樂,當然也有挫折和痛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事實上,父母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給孩子嚐試成功、挫折的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些對於挫折的體驗,這對培養孩子的堅強意誌,提高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無疑是大有益處的。反之,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沒有麵對挫折的經驗,就無法增強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長大以後也很難更好地戰勝挫折。

從薇薇牙牙學語時起,爸媽對她就不嬌慣、不縱容,盡管爸媽是愛她的、疼她的,但是該“狠”的時候,他們還是堅持決不心慈手軟,尤其在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和獨立意識方麵,他們更是“狠心”到底。

薇薇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沒少摔跤。每次摔倒了,難免會大哭大鬧的。觀察了好多次,薇薇爸媽分析起來:孩子會哭鬧,其一當然是因為摔疼了,其二則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讓大人來扶自己。有了這樣的分析,薇薇爸媽決定隻要確定孩子沒有什麼大礙,他們就不會去扶她。

後來有幾次,薇薇不小心摔倒了,薇薇爸媽就對她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總是要別人來幫你。”其實,看到孩子趴在地上大哭的時候,薇薇爸媽也很心疼,恨不得馬上把她抱起來,一把摟在懷裏哄一哄。但是,薇薇爸媽還是克製住了自己,在薇薇哭的時候,把頭扭到一邊裝作沒聽見。幾次之後,薇薇發現即便自己哭上幾聲,爸媽也沒有過來扶自己的意思,就自己爬起來了。

有一次,薇薇在戶外玩,跑著跑著,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子絆倒了,大概是太疼了,她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爸媽見了,很想過去扶她,但是想了想,還是把心狠下來,隻是當做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走到薇薇跟前,蹲下來鼓勵她說:“寶貝,自己爬起來,好嗎?你真勇敢!”薇薇聽了這番話,扭了扭身子,慢騰騰地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