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別讓孩子成為“溫水青蛙”——溫水效應(2 / 2)

回顧一下過去,做家長的又何嚐不是如此。當我們遭遇困難時,常常會激發自己的潛能和力量。可是,一旦生活趨向平靜,我們便安於安逸、享樂、奢靡、揮霍的生活,最後反倒不斷遭遇失敗,在挫折中一蹶不振。大人如此更何況孩子呢。這就是“溫水效應”給每位家長的思考與警醒,對於孩子的教育從來不可缺少“磨難教育”這一課,盡早將憂患意識植入孩子的心靈,才能培養出一株好苗子。

每天懂點品格心理學

“溫室效應”提醒每位家長:安逸並不是錯,從安逸中照樣可以培養孩子很多優秀的品質,下麵幾個方法就能教你做一個智慧的父母,不讓孩子成為“溫水青蛙”。

◎◎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屬品

養育孩子之前,父母先要有一個共識:自己是在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成長是孩子學習生存技能、養成各種習慣、塑造優良品德的一個過程。如果父母包辦一切,那麼孩子勢必會缺失這些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教訓和曆練。

◎◎為孩子建立注重精神追求的價值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年幼的他們對物質的需求是很有限的,父母隻需為他們提供基本的養護,比如,吃飽、穿衣和健康就足以。所以,父母無須把物質的表象更多地展現在孩子麵前,這樣反倒容易滋長孩子對物質的追求和依賴心理。所以,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幫他們建立注重精神追求的價值觀。

◎◎父母要學會優化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一麵鏡子,平時的言談舉止、交友習慣都會被潛移默化地反射到孩子的身上。如果父母希望在安逸中培養孩子的某種品格,那麼你想讓他變成什麼樣你自己就要先變成那樣。要記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大染缸,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你的優點和弱點烙在自己的行為舉止上。所以,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己“優化”的過程。

此外,家長們也不應該一味地迎合孩子的需求,盲目地放縱孩子,甚至鼓勵孩子高消費,這樣極易使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不利於他們形成健康、科學的消費觀。

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認識到:家庭式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育兒教子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訓子千遍”不如培養孩子的一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