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教育孩子,從細節入手——蝴蝶效應(1 / 2)

蝴蝶效應原本是一個氣象研究上的假設,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雖說這一效應源於一個動力係統,同樣的道理,在家庭這個動力係統中,家長教育方式的一個微小的積極變化,都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進步。

如今流行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界專家也認為,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強調“細節成就孩子一生”。

可是,現如今很多孩子養成了許多壞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橫行霸道、為所欲為,這又導致家長對孩子“恨鐵不成鋼”,一怒之下,大動幹戈。可以說,是家長的愛恨無度導致孩子的任性,又是孩子的極度自我中心造成家長在“父母”角色成長上的挫敗感。其實,家庭教育既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說教,也不需要愛恨無度的行為,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生活小事,盡多地考慮對孩子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有段時間妞妞爸媽發現,女兒特別喜歡翻他們的包包,晚上兩個人下班回家,包往那兒一擱,妞妞就會跑去翻。爸爸的包、媽媽的包,妞妞都要翻個遍。

觀察幾次之後,妞妞媽媽跟老公說孩子這個習慣不好,一定要糾正。聽媽媽這麼一說,也引起了妞妞爸爸的注意。妞妞爸爸告訴妻子看過的一篇報道,說是在一次企業招聘麵試現場,老板故意出去了一會兒,而前來參加麵試的年輕人中,有一個就在老板的辦公桌上亂翻,結果,就因為這個細節,這個麵試者被淘汰了。

聽了這個故事,夫妻倆一致認為,喜歡翻別人東西這個“問題細節”不容忽視,一旦成了習慣,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後來,妞妞媽媽開始留意,發現女兒再翻包時她便製止孩子,並給她講道理。可是效果不理想,妞妞照翻不誤。

過了幾天,妞妞爸爸想了一個計策。一個周末,女兒正打算去學畫畫,一看她的書包被翻得亂七八糟,畫本、畫筆都散落得到處都是,她就不願意了,甚至還著急地哭了起來。原來這是妞妞爸爸故意“擺”的場景。

看女兒反應強烈,妞妞爸爸走過去,一邊幫女兒收拾東西,一邊認真地教育她:“你看別人翻了你的書包,你氣哭了,那你翻別人的包包,別人也會不高興呀!”還別說,這一招“體驗教育”給妞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此之後,她就再也沒有翻過別人的包包。

孩子的好品質與好習慣,不僅是由一個個生活細節逐漸培養而成,也完全體現在一個個生活細節裏,可謂“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品位,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改變命運”。俄國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就曾告誡我們:“孩子智力開發與藝術素質從小培養固然重要,但生活習慣的教養也絕不能忽視,且教育必須從細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