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阿拉斯加國家動物園的鹿苑裏,鹿群因不必為覓食而發愁,也不必為逃避敵害而窮於奔跑,結果繁殖速度驚人。然而在這種興旺之象的背後,病弱殘者卻與日俱增,最後竟出現瀕臨滅絕的危機。後來,管理人員在鹿苑裏放了幾隻凶殘的惡狼。幾年後,鹿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人們把這種奇特的動物“保護”方式稱為“逆向關懷”。
鹿苑裏放了幾隻凶殘的惡狼後,鹿的數量緣何會陡然上升?這是因為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為躲避狼害而重新拚命奔跑,從而使留下來的鹿群體質日益健壯。動物需要“逆向關懷”的保護,成長的孩子也需要這種“逆向關懷”。
琪琪剛上幼兒園時,一個星期六,琪琪媽媽從幼兒園接他回外婆家,當母子倆走在離外婆家不遠的地方時,琪琪在一個便利店前停住了,仰起頭說:“媽媽,我口渴了,我想喝飲料。”琪琪媽媽覺得外婆家馬上到了,到家再喝也行,就說別在外麵買了,但是琪琪不依,嚷嚷著:“我現在就渴,現在就要喝!”媽媽說:“最多有3分鍾,你再堅持一下吧!”
琪琪不依不饒地說:“不!我就要買,就要買!”
其實,當時琪琪媽媽心裏也閃過這樣的念頭:買就買一瓶吧,孩子確實有點渴。但是她轉念又想:不行,花兩塊錢事小,但是慣壞孩子事大。於是,她對兒子說:“如果路還遠,媽媽當然會給你買,但是我們馬上就要到了啊,你應該學會忍耐一下。”
琪琪不聽,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耍起賴來,小臉更是哭得花兮兮的,無論媽媽怎麼說都不管用。這時,恰好外婆家的幾個鄰居路過,問明情況後,他們都好心地勸道:“哎呀,看看聲音都哭啞了,多可憐!”“就這麼一個孩子,別太吝嗇了!”“不就是一瓶水嗎,我給買!”圍觀的人們說什麼的都有,琪琪媽媽反倒很鎮定地說:“謝謝大家,今天的事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孩子太任性,不聽話。今天說什麼也不能依著他,我不能讓他養成為所欲為的壞習慣。”最後,琪琪到底沒有喝上飲料,最後哭累了,隻好乖乖地跟媽媽走了。
親子之愛,人皆有之。望子成龍,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對孩子實在是心太軟,對孩子的事情包辦過多,處處溺愛,有求必應,使孩子成了養尊處優的“小皇帝”,這樣的教訓數不勝數。結果呢?這種方式極易造成孩子依賴、攀比、脆弱、消極、懶惰等不良心理,一點也無益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家長都應該清楚,孩子早晚有一天都要脫離父母走向社會,更何況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遭遇逆境,要想讓他們成才,就要讓孩子經曆磨難,學會麵對挫折,認識世界的複雜,人生的艱辛。因此,我們的家庭教育必須補上這重要的一課——適當給孩子一些“逆向關懷”。家長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在人生的海洋中去搏擊,他們才能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養成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堅強毅力,才能培養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每天懂點成長心理學
給孩子一些“逆向關懷”就是要硬起心腸,收起一半愛,讓他們離開父母的庇護也能獨立生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以下幾種方式家長不妨試一試。
◎◎該碰的釘子要碰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初來人世,單純而幼稚,於是處處都替他們安排得天衣無縫,其實這樣做隻會剝奪孩子了解世界的機會,將來很可能會碰大釘子,正如魚兒生下來就要在水中遊一樣。試想一下,如果你好心好意為它套上一個救生圈,後果會怎樣呢?
◎◎該繞的彎路要繞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為孩子指出一條捷徑時,他們未必會買賬,事實上,即使孩子走在捷徑上,也不一定能安下心來,他們依然會對自己沒走的路躍躍欲試。一個沒有過程的結局,沒有坎坷的成功,就像憑空給了球隊一個世界冠軍的稱號,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該受的苦要受
我們的孩子過著越來越優越的生活,家長和社會也為他們提供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即便如此,我們的家長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是來之不易的。否則,孩子永遠都不懂得珍惜,以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該動的腦子要動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思維,作為家長應該給他們一定的空間,這樣一來,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應變能力,還能讓他們懂得生活的甘苦。
總之,對孩子心太軟,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軟骨病”,將來孩子不但不會感激你,反而會埋怨你。反倒是讓孩子從小經風雨、見世麵,對其成長才更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