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怎樣克服學習“停滯期”——高原現象(1 / 2)

學習過程中常出現這種情況,當你開始學習某門知識時,速度快,學習效果也顯著;隨著時間的延長和難度的增加,到了某一階段,你會感覺頭腦不再清晰,學習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出現“停滯不動”的局麵,這就如同我們向高原進發,開始時爬坡速度很快,經過努力,爬上了某一高度的平緩地帶,再往前走,又仿佛沒有高度的變化,好像到了高原一樣,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高原現象”。

“孩子天天都在努力學習,就是看不到進步。”這是一件令不少孩子還有家長都疑惑不已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比別人笨,是不是已經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意誌薄弱者還會出現沮喪、懊惱、心煩意亂等消極情緒,以為自己再學也白搭,因而失去信心,對成績差的學科更是產生厭學情緒,要麼草草對付,要麼幹脆終止學業。而家長呢?依然隻是從主觀上要求孩子具有“刻苦精神”,這就像認為可以從空氣中抓來一杳鈔票一樣沒來由,簡直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做法。

顯然,這種學習上的“高原反應”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身心疲憊,缺乏學習興趣,甚至自暴自棄。但是了解了“高原現象”產生的原因,掌握克服的方法,還是能及時消除負麵影響的。事實上,遇到這種情況,恰恰說明你已經努力了很長時間,積累了很多收獲,此時如果再堅持一下,想必用不了多久就會看到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礦工費盡周折地來到一個地方,因為他聽說,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一座金礦,很多早些時候來這裏的打工者都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實現了夢想。

然而,這位礦工開鑿了多年也一無所獲。最後,這位礦工隻好無奈地放棄了掘礦,一怒之下將鎬留在原地,憤憤地轉身離去。

幾年後,又一個礦工來到這個地方,開始挖掘起來,這個礦工與先前那個礦工敲打的是同一塊崖壁。令人驚喜的是,最終,在他的辛苦努力下,終於鑿開了礦脈,這個礦工也在一夜之間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富翁。

其實,沉默的財富曾經同樣等待過第一個礦工,如果他當時能夠堅持下來,再揮鎬鑿一鑿,日後定會成為富翁。但是,第一個礦工並沒有堅持鑿下去,當時他不知道自己為這個放棄的決定所付出的代價是多麼大、多麼可惜。然而,很多生活中的失敗者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原來是那麼的近。

聯係到孩子“停滯不動”的學習狀況,很多老師和家長也不明白,還以為孩子放鬆了學習,或是驕傲自滿了。於是,一味地繼續用“鞭打快牛”的方法催促孩子學習,這非但沒有起到好效果,反而使孩子自己對學習灰心喪氣、失去信心。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學習上的“高原現象”呢?

首先,任何學習都是先從容易、淺顯的知識入手,然後再逐步加深。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所學學科也會越來越難,而難的東西原本就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這時孩子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就顯得不夠用了,這樣學習速度必然要慢下來。這種情況在畢業班的學生身上尤為多見,麵對接踵而至的考試、測驗,還有堆積如山的習題、講義,再加上為了學習又缺乏體育鍛煉,有的還要承受來自父母、學校及社會的壓力,這些都會讓孩子因身心疲勞而產生“高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