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別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另一張臉”——籃球架效應(1 / 1)

如果籃球架有兩層樓高,那麼對著兩層樓高的籃球架,幾乎誰也別想把球投進籃筐。如果籃球架跟一個人差不多高,隨便怎麼投都能“百發百中”,大家又會覺得沒什麼意思。而恰恰是現在這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高度,使籃球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體育項目,也讓許多愛好者樂此不疲,這一現象被稱為“籃球架效應”。

籃球這個項目之所以具有非凡的吸引力,與其精心設計的高度密不可分,而一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高度又是最具吸引力的,於是,人們才會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

“籃球架效應”也提醒我們的父母:隻有合適的目標,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與動力,從而起到激勵的目的。反之,如果父母從自己的意願出發,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另一張臉”,為了“那張臉”,隨意為孩子定目標,給孩子過分的關心、過高的期望,這樣隻會適得其反。

最近幾天,王弘有些悶悶不樂,原因很簡單,本來自己在班裏前十名的成績還算說得過去。可是因為眼看要中考了,王弘爸爸卻覺得這個成績還不能穩操勝券地升入市重點,所以這次期中考試結束後,王弘爸爸為兒子定了一個奮鬥目標——三次摸底考試後衝入前三名。

可是,在第一次摸底考試,王弘隻考了第八名,明顯離目標還很遠。現在眼看第二次摸底考試就要到了,雖說王弘一直在努力,可是別的同學照樣也在努力,王弘要想達到爸爸給自己製定的目標,這種可能性似乎非常小,除非出現奇跡。一想到這件事,王弘的心情自然是鬱悶不已。

同樣悶悶不樂的還有肖夢,肖夢今年剛上小學五年級,可是,她的英語水平已經是全班的“無敵手”了,當然這與肖夢父母的精心培養,還有肖夢本人的努力付出是分不開的。但是,即便肖夢的成績讓很多同齡人及其家長都羨慕不已,肖夢媽媽還是有所顧慮,為了讓孩子在小升初中拔得頭籌,隻能在英語方麵勝人一籌。為此,肖夢媽媽給女兒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小學畢業前通過公共英語考試的三級。很顯然,肖夢媽媽的這個目標也實在是太大了。通過公共英語,別說是三級,就連二級都讓很多初中生都覺得吃力。肖夢得知媽媽的決策,雖說自己平時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心裏未免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一方麵不願意辜負媽媽的願望,另一方麵自己已經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無奈目標太遙遠了。

對孩子設定高目標、對孩子期望過高,是目前絕大多數家長的心態,就如王弘爸爸和肖夢媽媽一樣。麵對現代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父母希望子女成才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家長一味地片麵高期望,稍不留心就會有意無意地扼殺孩子的個性,增加孩子的畏難心理,忽視對子女獨立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養,而且還會使親子之間產生對立情緒,最終對問題的解決毫無幫助。

孩子的知識體係有限,也缺乏自我規劃未來的能力,作為家長,理應為他們規劃一個未來。但是請別忘了,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可以自由選擇願望的時代,如果父母剝奪了他們自由選擇的權利,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另一張臉”,給孩子製定了一個“無論怎麼跳也難以夠得著”的目標,在這種“厚愛”下,孩子何以會有高度的熱情去追求這樣的目標?又何以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呢?

總之,為父為母既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不至於望著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要讓孩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激發自身潛力,體驗到成功的艱辛。

每天懂點學習心理學

目標是學習最強大的動力,明確、適宜的學習目標可以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努力地去追求知識,主動學習。那麼,父母又該如何和孩子一起製定一個合理的學習目標,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

◎◎讓孩子了解設立學習目標的意義

現在的很多孩子學習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隻知道一味地做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種毫無目標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因此,父母要讓孩子了解設立學習目標的意義,並指導孩子正確地製定適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

◎◎和孩子一起製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幫助孩子製定學習目標時,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願,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他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而不能越俎代庖地給孩子製定一個學習目標,這樣既不尊重孩子,也難以激發孩子的自覺、主動性。

◎◎幫孩子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父母在幫助孩子確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後,應該告訴孩子“沒有小目標的實現,大目標就失去了支撐”的道理,並引導孩子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讓孩子感受實現小目標就是通往遠大理想的必由之路,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

◎◎讓孩子學會修正學習目標

由於孩子的學習經驗有限,製定的學習目標在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困難或是明顯存在不足的地方。此時,父母就應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孩子適時適當地修正自己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