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
症狀表現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好發於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且容易複發的慢性病,幼兒時期的異位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關係。
所以異位性皮炎與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往往是“三位一體”,隻要有其中一種症狀,另外兩種也會隨之出現。
嬰幼兒期患者的皮膚呈現大片幹燥紅斑、丘疹,並伴有繼發性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痂性病灶,成人期則會慢慢增厚,兒童期介於兩者之間,但並非每個患兒都會完全經曆這三期的變化。
除了皮膚表麵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癢,季節變換、環境變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癢感而導致幼兒搔抓,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搔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愈。
不同年齡的患者常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及病灶分布,孩子型的異性皮膚炎,常在出生後2個月至1歲左右發病。雙側臉頰是多發部位,開始時會有紅疹,嚴重時會有類似情形。大部分的幼兒會在2歲左右好轉,當然也有可能持續進行,孩子型甚至成人型的異位性皮膚炎。
應對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般輕微的濕疹,病灶大多隻是零星分布,局部塗抹副腎皮質類固醇藥膏,病情即可改善。如果濕疹廣布,且病況時好時壞,或伴隨其他過敏症狀時,可能就是異位性皮膚炎了。
家庭護理
1.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物,它含有豐富的免疫物質,不僅可提供被動性的免疫力,還可以主動性地刺激新生兒的防禦係統。
2.減少環境過敏原。因此家中最好不要用地毯,家具改用皮質、木製質地的,保持環境清潔,以減少灰塵。
3.起居室內濕度不要太高。讓孩子遠離絨毛玩具、家中寵物、二手煙,同時清潔劑、洗衣粉、洗潔精、消毒水等化學物質,也不可直接接觸幼兒皮膚。
4.掌握洗澡要領。補充皮膚的水分是各時期異位性皮炎的根本治療法,每天至少補充保濕性產品2~3次,洗澡時讓孩子以溫的水洗澡,越快洗完越好。
5.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學藥劑和消毒性產品,洗澡後立刻塗抹保濕性強的乳液或乳霜,才能鎖住水分,使水分不至於流失。盡可能減少肥皂的使用,不可用毛巾、刷子或海綿搓洗皮膚。
6.孩子衣物應為全棉材質。衣物的選擇最好是寬鬆、柔軟的棉質的衣物,甚至連寢具、家具裝飾等都要盡量避免對皮膚刺激的因素,皮膚也不要直接接觸羊毛、尼龍、牛仔布等人造或粗糙纖維。
小貼士:【異位性皮炎可能會複發】
幼兒期異位性皮炎。臨床表現與幼兒濕疹相同。患兒可在2歲左右症狀逐漸緩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兒至兒童期或成人期可能再次複發;還有部分病人很久都不能治愈,可持續發展到兒童期,直至成人期。到6~10歲時再次發病;也可以自幼兒期持續演變而來;還有少數患兒至兒童時期開始發病。兒童期異位性皮炎又可以分二型,即濕疹型和癢疹型。
手足口病
症狀表現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夏秋季較多發病。初期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症狀,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幹燥脫掉。
另外指趾端有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同時在口腔裏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齒齦上也有水皰。
應對方法
1.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2.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3.口腔因有糜爛,導致小兒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4.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麵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6.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該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以後還會感染發病。
家庭護理
手足口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但可以通過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生。
1.飯前便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開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兒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
3.患病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4.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過敏性鼻炎
症狀表現
因為過敏性反應而發生鼻腔黏膜發炎,就稱為過敏性鼻炎。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枯草熱”,它隻在春、夏兩季出現,而長年型的過敏性鼻炎,則一年四季隨時都可能發作。
還表現為慢性或反複性咽、喉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易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1歲的孩子則多表現為反複流清水樣鼻涕、咳嗽,易被診斷為支氣管炎,多被反複應用抗生素治療。長期慢性鼻炎可引起全身症狀,如乏力、食欲不佳、體重不增,生長發育遲緩和器官功能障礙。
應對方法
1.新生兒如果患了過敏性鼻炎,要遠離過敏原和進行脫敏治療,尤其是伴有哮喘的小兒,病情較輕者,可用4%色甘酸鈉噴鼻或吸入色甘酸鈉幹粉100~200毫克,每日3次。
2.症狀嚴重的患兒,可選用新一代的類固醇藥,如丙酸氟替卡鬆或糠酸莫米鬆等噴鼻。每天一次,其劑量應為成人劑量的一半或更低。因為這些藥物副作用較小,對兒童發育影響小。
使用上述藥物時必須嚴格遵醫囑控製藥物劑量。家長要隨時觀察兒童的使用效果,及時與醫生聯係。
小貼士:【新生兒不適宜用滴鼻淨】
新生兒對滴鼻淨(萘唑啉)極為敏感,臨床醫生有時疏忽,用1%滴鼻淨給新生兒治療鼻炎而引起中毒症狀。小兒隻能使用0.05%淡液滴鼻淨。新生兒不宜使用。
家庭護理
1.清潔環境,以消減塵蟎。與氣喘相同,要消除周遭灰塵和塵蟎等過敏原,因此需要經常清掃室內,並使空氣流通,維持一個塵蟎難以生存的環境。
2.地毯、窗簾、布製的沙發、絨毛玩具等,容易積聚灰塵,成為塵蟎的藏身之處,所以有時要用吸塵器仔細地吸幹淨,並在太陽下曝曬。另外,棉被也在曝曬後,也要用吸塵器吸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