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懷孕篇(22)(1 / 3)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一般為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病灶,通過血行播散到肺部。起病隱匿,發熱高,中毒症狀明顯,常有高熱、昏睡和神誌恍惚等,有的病人可發生滲出性胸膜炎或膿胸,提示病情凶險。

小貼士

肺炎起病急,常有高熱、咳嗽和呼吸困難,易導致胎兒缺氧。據文獻報告,孕媽媽患肺炎者,流產和早產發生率會增高。一般說來,母嬰預後的情況與感染輕重、病程長短、治療早晚及患者的全身狀況有關。

2 產生原因

肺炎是指肺組織的急性炎症,其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和原發性非典型肺炎等。

妊娠合並肺炎比較少見,雖然抗生素服用會得到改善,產婦的死亡率也會大大降低,但孕期肺炎,對胎兒帶來也是非常嚴重的影響,體質虛弱、營養不良、過度疲勞、著涼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是肺炎發病的誘因。

3 應對方法

盡快找出病原菌發病後立即進行痰及血培養加藥敏試驗。並同時做痰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以便盡早作出初步診斷,並作為選擇抗生素的依據。

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一般不用止咳劑。當咳嗽嚴重時,可適當給予鎮咳、祛痰藥;胸痛、煩躁不安,可用適量鎮靜劑;有呼吸困難或紫紺時,給予氧氣吸入。

靜脈炎

1 症狀表現

患者肢體疼痛、腫脹、壓痛、皮膚顏色異常,栓塞部位可觸及壓痛索狀物。

2 產生原因

本病是指靜脈內腔的炎症,同時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種較為多見的周圍血管病。主要由靜脈管壁損傷、血流滯緩和血液高凝狀態三大因素形成。

3 應對方法

在急性期雖然用一些消炎藥就可以緩解症狀,但很容易複發。

治療時,應以通血管為主,服用一些活血化淤、溶栓通絡的藥物,使血管暢通後,症狀自然就消失了。

小貼士

我國傳統的中醫療法對此種病有獨到的效果。中醫辨證本病急性發作期多見於血熱壅滯,絡損致淤,應用涼血化淤法;如遇風熱或濕熱致淤者,可選用祛風清解化痰法。慢性階段多見於氣虛淤留濕滯之證,常用益氣活血利濕法調理。

下肢靜脈曲張

1 症狀表現

孕期靜脈曲張在發生之初,往往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人會覺得小腿皮膚癢、腿部腫脹、酸痛、疲勞、腿部沉重感,靜脈曲張越嚴重,疼痛就越明顯,甚至發生腳部血液淤積,腳踝變紫色,更嚴重者,血液不易回流會發生色素沉澱、濕疹樣皮膚炎,並可能產生鬱積性潰瘍。有時靜脈破裂會出血。甚至有的因曲張的靜脈磨破流血而感染。

2 產生原因

有一些孕媽媽懷孕後,腿部或陰部暴起“青筋”,醫學上稱為靜脈曲張。有些孕媽媽懷孕幾個月後,下肢腫脹,邁步有沉重的感覺,這種現象是由於下肢曲張引起的水腫,叫做妊娠晚期生理水腫。

3 應對方法

一般來講,孕媽媽在妊娠晚期由下肢靜脈引起的水腫,臥床休息後都能減輕或消失。

同時,避免長時間站立;避免穿過緊的褲子、鞋襪;不要長時間接近熱源或用過熱的水洗浴,節製性生活,施以局部護理,如進行局部的冷敷、冷水坐浴,可以減輕或消除由此引起的不適。

下列9個小方法能減少下肢的壓力,不但可以減輕靜脈曲張症的症狀,也可以避免靜脈曲張的產生。

每天適度溫和地運動:在住處附近或公園散散步可以幫助血液循環。

不要提過重的物品。

在可休息的片刻將雙腿抬高:幫助血液回流至心髒。

盡量避免長期坐、站或雙腿交叉壓迫:長期站立或壓迫雙腿容易造成孕媽媽腿部靜脈充血,使血液回流困難;建議睡覺時腳部墊著枕頭抬高。

睡覺時盡量左側躺:因為躺左側可以避免壓迫到腹部下腔靜脈,減少雙腿靜脈的壓力,建議可以利用枕頭靠著。

穿著漸進壓力式的醫療級彈性襪:在每天晨起穿好彈性襪再下床,這樣可以避免過多的血液堆積在雙腿。

有靜脈曲張的孕媽媽,飲食應保持清淡富有營養,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忌吃辛辣刺激、魚腥發物等,禁止吸煙。

有外陰部靜脈曲張的孕媽媽,應禁止騎自行車及性生活。如果經過休息、調養及治療,外陰部靜脈曲張仍沒有明顯好轉的話,分娩時應考慮選擇剖宮產。

有些孕媽媽靜脈曲張特別嚴重,甚至發生並發症血栓性靜脈炎,這就需要做手術,最好在生下寶寶以後再做,因為孕期手術後容易複發。

小貼士

雖然靜脈曲張在分娩後多半會獲得緩解,但是在下次懷孕時又會再度複發,而且愈來愈明顯,導致中年時期的嚴重靜脈曲張症,因此平時的保健、穿著醫療級彈性襪相當的重要。如果孕媽媽出現了小腿皮膚發癢、鬱血性濕疹樣皮膚炎,則建議到皮膚科就診,塗抹適當的藥膏來緩和不適症狀,使孕媽媽們有個快樂無憂的孕期。

孕期外陰靜脈曲張

1 症狀表現

外陰靜脈曲張:感覺外陰、下肢腫脹,同時局部皮膚發紅,在行走時外陰出現疼痛,站立時間越久感覺越不舒服。孕晚期外陰部或腿上會出現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青筋”,一般靜脈曲張會在分娩後自行恢複。

2 產生原因

不斷增大的子宮壓會迫下腔靜脈,使盆腔及下肢血管內的血液淤積,血流不暢,壓力增加,水分在壓力作用下滲透到細胞間液形成浮腫。

懷孕後,激素分泌量增加,使孕媽媽體內能夠積累更多的鈉鹽,以至於吸收更多的水分滯留在身體裏導致浮腫。

孕後期,隨著胎兒的迅速增大,血液供應量的增加,脹大了的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影響血液返流;孕婦體內的雌激素水平提高,靜脈壁鬆弛,都容易使孕婦的外陰部及大腿內側出現外陰靜脈曲張。

3 應對方法

平時孕媽媽不要長時間站立或步行,要注意休息,每天中午最好能臥位休息1小時。

孕媽媽的衣服和鞋襪要寬鬆,以免妨礙血液循環。

每天臨睡前可用溫水清洗外陰,稍後再作局部冷敷(亦可外用氧化鋅軟膏或爽身粉),以促進靜脈血液返流。

妊娠子宮靜脈曲張

1 症狀表現

平臥時突感腹部持續性脹痛,臍周最為強烈,約1小時後,疼痛轉移至右下腹。無宮縮及陰道出血,無外傷史。下腹膨隆,宮底臍上一橫指,臍周及麥氏點壓痛明顯,無反跳痛。胎心、胎位均不清楚即感全腹持續性疼痛,肛門墜脹,後胎動消失,無陰道出血。急性重病容,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心肺短暫停止。腹部大於足月妊娠,腹肌緊張,全腹有壓痛及反跳痛,子宮界限及胎位均不清楚,胎心聽不到。

2 產生原因

孕期孕媽媽的靜脈曲張主要是其子宮,為了擔負起孕育新生命的重任,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這樣就會使盆腔靜脈和骼內靜脈血液回流增加,導致靜脈內的壓力增大,也會使薄壁靜脈異常擴張,另外,隨著新生命的不斷生長,子宮在骨盆內也要相應增大,容易壓迫靜脈,使血液回流受阻,造成下肢靜脈曲張。懷孕後期,機體內產生的雌激素水平升高,從而導致陰部靜脈部鬆弛,這也是造成孕期孕媽媽外陰靜脈曲張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