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第04招 啟發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1 / 2)

好奇心是指人們希望自己可以知道或了解更多事情的不滿足的心理狀態,而求知欲則是指一個人探求知識的強烈渴望。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個人學習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可以激勵人們不斷地努力追求,直至得到滿意的答案為止。

沒有求知欲和好奇心作為牽引和動力,任何學習都是被動和無意義的。當孩子們懷著追求某個問題答案的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去學習時,他獲得的每一點知識都會讓他感到快樂和滿足,從而更加樂於追求越來越多的知識。因此,可以這樣說,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兩大法寶。

柳振剛是個初三年級的男孩,今年15歲。一直以來他都是在父母的監督下努力完成作業,認真學習,成績很好。但隨著中考的臨近,他的壓力越來越大。他開始不斷地思考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他覺得自己十來年的學習生活就像一台機器在重複記憶的工作,在學習中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快樂。

媽媽看出了兒子的憂慮,當她得知孩子內心的想法後,有點驚訝。她問柳振剛“你的化學學得不錯,每次做實驗前你對即將產生的化學現象沒有好奇心嗎?”柳振剛小心地答道“我想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把書裏要求的實驗現象做出來,不要出現偏差鬧笑話。”

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學習不是這樣的。其實在做一個化學實驗時由於實驗條件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實驗現象很正常,主動去找出不同現象產生的原因才是真正在主動學習呢!”

柳振剛學習的動機和狀態在現在許多孩子身上都有體現。他們為了考試、為了父母的要求而學習,而不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追求知識而去學習。讀書在他們眼裏變成了一種機械的工作,他們沒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隻希望把知識記住,卻沒能從學習中體會到半點樂趣。實驗課本是培養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好機會,卻由於各種原因變成了學習的負擔,許多孩子害怕實驗,擔心實驗效果不像書中描述的那樣。

好奇心是孩子最為寶貴的財富,也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法寶。沒有好奇心的驅使,孩子學到的隻是死知識,他們把各種條條框框裝進大腦裏,不會學以致用。這樣學習到的知識,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 引導孩子多觀察身邊的現象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很簡單,引導孩子多觀察身邊的現象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許多父母常常陪在孩子身邊,送他們去上輔導班,陪他們練英語口語,總認為隻有這樣才是學習。事實上,如果父母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引發他們思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自然就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柳明輝是個六年級的男孩,他非常活躍,他的媽媽是一位銀行工作人員,平時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有一次,柳明輝和媽媽在公園裏散步,突然許多青蛙都跳出了池塘。媽媽立即指導兒子觀察,並且告訴孩子:“一會要下雨了!”

果然,沒過半小時,晴天突然就變陰了,雨啪啦啪啦地下了起來。柳明輝對於媽媽的“神機妙算”非常佩服,他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去翻閱了科普書籍,才知道原來下雨前空氣濕度增大,青蛙的皮膚被充分濕潤,就會變得特別活躍,所以青蛙被人們稱為“活晴雨表”。

平時父母應該多陪孩子出去散步,引導孩子觀察自然界的一些現象,例如雲、雨等的變化,並且讓孩子注意觀察這些自然現象發生時動物都有一些什麼反應等。同時,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參觀一些人文景觀如各種名人故居等,讓孩子了解這些人文景觀的來曆和名人的故事,以激發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望。

建議二 鼓勵孩子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