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是孩子好奇心的重要表現。作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提出問題,這是尊重孩子的一種表現,更是激發和保護孩子好奇心的一種方法。孩子有問題,說明他們在思考,而不是像有些父母想的那樣沒認真學習。
鄭智宸是個四年級的男孩,他學習成績很好,還是學校科技活動小組的活躍分子。鄭智宸的爸爸是研究植物的專家,很注重對孩子好奇心的培養。有一次,他帶著鄭智宸去野外寫生,要求孩子提出至少50個問題,而且不能重複。
到野外後,鄭智宸便開始不斷地尋找問題。他認真地觀察每株草、每棵樹的形態,期待從中找到不懂的地方,然後迫不及待地向爸爸發問。看到孩子的表現,爸爸欣慰地笑了,拍拍孩子的肩膀說:“今天開心嗎?”智宸點點頭。
父母要經常鼓勵孩子多提問題,讓他們帶著尋找問題的心態進入學習狀態,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產生追求知識的動力。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以寬容、開放的態度對待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尤其不能粗暴地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那樣隻會扼殺他們的好奇心。
建議三 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對於孩子的每個問題,父母都應該認真地對待。如果父母不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不僅會讓孩子喪失好奇心,更有可能失去一個傳授給孩子知識的大好時機。
父母應該蹲下來,認真傾聽孩子的提問,對於他們那些不著邊際的提問,一定要問清楚原因,不能敷衍地對待。對於自己也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直接告訴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並且和孩子一起查閱科普雜誌或者相關書籍,去弄清楚原因。
建議四 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中,探索精神是孩子成功必不可少的品質。一個孩子如果沒有探索精神,那麼他對周圍的事物便會漠不關心,難以發現問題,更談不上運用發明創造來解決問題了。
因此,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經常鼓勵他們接觸那些在學校不常接觸到的知識,並引導他們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和探索。
建議五 指導孩子學以致用
知識來源於生活,也可以用於生活。孩子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之所以變成了“死知識”,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認為知識沒有用處。父母指導孩子將知識用在生活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張紅豔今年讀三年級,學習成績一般。她總是對媽媽說:“我們學習這些知識都是為了考試,根本沒什麼用,何必學得那麼費勁呢?”
於是,媽媽便開始指導她如何將知識學以致用。媽媽帶她走到樓下的草地,然後問張紅豔:“你能在十秒內告訴媽媽這幢樓有多少戶人家嗎?”
張紅豔聽完後,便開始從第一層開始一家一家地數。數到第二層時,她仿佛想起了什麼,然後迅速告訴媽媽:“一共有一百戶人家,媽媽,對嗎?”
媽媽點了點頭,然後問她是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她笑著說:“你說得對,知識是有用的,我剛才就是用前天學到的乘法算出來的。每層樓的住戶數都是十,樓有十一層,底樓不住人,那就是十乘十等於一百了。”
當孩子學到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知識後,父母可以鼓勵他們在生活中進行運用。當遇到與書本知識講述不合的地方時,父母還應該積極指導他們去尋找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激發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孩子學習起來更加主動和積極。
成功教子箴言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追求知識不可缺少的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任何學習都隻是無意義的機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