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三 做孩子的第一傾訴人
父母要做孩子的第一傾訴人,也就是做孩子的朋友。要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就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平等民主地對待孩子。最重要的是要給予孩子尊重,隻有這樣孩子才會樂於把心交給父母,傾聽孩子的心事有利於父母了解孩子,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陳嫣和媽媽關係很好,別人常說,她們看起來就像兩姐妹一樣。陳嫣和媽媽之間無話不說,平時隻要遇到了麻煩事,陳嫣就會向媽媽傾訴。每次和媽媽聊完天後,她的心裏會非常輕鬆,和媽媽的交流使她找到了麵對生活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動力。
在媽媽的關愛下,陳嫣進步很快,做了班上的班長,而且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同學都說她自信而樂觀,都很喜歡她。
父母如果能夠做孩子的朋友,說明父母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種愛會讓孩子把父母作為自己的動力源而努力學習。
建議四 在孩子失敗時給予鼓勵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失敗時,父母要及時地給予鼓勵。處學習期間的孩子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學習狀況和父母對他們的態度,這兩點中有任何一點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當孩子在麵對考試失敗時,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因為父母的鼓勵能讓他們重新充滿力量,變得自信起來。
劉琳的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這次她的數學考得特別差,隻得了70幾分,在班上排在後幾名。為此她情緒十分低落,雖然馬上就要放暑假了,可是她知道自己是沒有好心情來過這個暑假了。
回到家,劉琳把這個壞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詳細地詢問了她學習數學的情況,原來成績差是因為她不喜歡現在的數學老師。數學老師很是偏心,上課總是點數學成績好的同學來回答問題,班上很多同學都對他有意見。劉琳也是其中一個。這樣一來,她對學習數學漸漸失去了興趣。
媽媽了解情況後,對她說:“傻孩子,你這是何苦呢。看自己現在沒考好多難受!這樣吧,這個暑假,媽媽來幫你補數學。一天一個半小時,保證讓你把成績趕上來,但是你也要保證要有信心堅持下去啊!”劉琳最喜歡的人就是媽媽了,因為她總在自己最失落的時候給自己力量。於是她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數學趕上來。
孩子在失敗的時候,最想得到的就是父母的鼓勵和幫助。父母溫暖的眼神、鼓勵的話語、能夠讓孩子重新燃起希望,勇敢地去克服困難。所以,父母要多用自己的關愛來促進孩子的學習。
建議五 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
父母表達自己對孩子關愛的一種方式,就是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能夠在自己的生活起居中時時感受到來自己父母的厚愛,就會沒有後顧之憂,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
父母要明白一個觀點,就是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並不是事事幫孩子代勞代辦。父母是要多關心、多詢問孩子的生活,通過對孩子生活起居的關照,把愛傳遞給孩子。但孩子自己的事情還是盡量讓他們自己來做,因為處處感受到溫暖和愛的孩子會在生活中表現得更加有生命力。
父母對孩子生活起居的關心,最終目標是想讓孩子能夠從關愛中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殷切希望,然後把這種希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成功教子箴言
父母對孩子深切的關愛,是催生孩子上進心的催化劑。多對孩子付出關愛,孩子也會更加努力地回饋父母對自己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