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好勝心,因此巧用激將法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父母在對孩子使用激將法時,一定要先考慮好,如果孩子的年齡太小,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都不適合使用激將法。激將法不能經常使用,要根據孩子的問題適時巧妙地使用。
激將法是不太受孩子歡迎的,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自尊受損。孩子想要證明自己的實力,才會去鼓足一口氣,努力做到最好。但在被激將的過程中,心裏也一定會感到難過。如果用法不當,激將法會更嚴重地傷害孩子。
陳之立是一個很馬虎的孩子,生活中如此,學習時也是這樣,他的字寫得很潦草,老師批評他還滿不在乎。其實他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就是不太願意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過他的性格比較活潑開朗,這是他的優點。
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下來,陳之立又有兩門功課得了70幾分。他拿著卷子,向媽媽手裏一扔,說:“看吧。”媽媽正在和陳阿姨聊天,看到孩子的成績,感覺很生氣。一看陳之立的表情卻像個沒事人一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刷”的一聲就把卷子給撕了,對他說道:“虧你還有臉給我看,你要是哪次能像小明考90分以上,我就買鞭炮回來放。”
陳之立從來沒見過媽媽這麼生氣,訓自己這麼狠。心裏一下子也堵住了,悶悶地走回了自己屋裏,一個星期都沒和媽媽說一句話。他突然之間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現在每天一回家就先寫作業,字跡工整,還主動預習、複習。不再像從前那麼吊兒郎當了,因為他還在跟媽媽暗暗賭氣呢。媽媽知道自己激將法成功了。果然,期末成績下來,他考得很好。
激將法是一種能很好促進學習的方法。但父母一定先要讓孩子明白,父母是出於愛才這麼做的,並且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激將方式。對於性格內向敏感的孩子,隻是一個小小的眼神和一句很輕的激將言語,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激將效果;而對於那些性格開朗、承受能力強的孩子,言語的激烈程度就要相應增加。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一定可以找到激將孩子的最好方法。
父母采用激將法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感到憤怒、屈辱、難過,而是要讓孩子能夠在受辱中奮起,激發他們不服輸的鬥誌,從而對學習燃起強烈的興趣。如果這個目的可以達成,就是成功的激將了。
專家給父母的建議
建議一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因為自尊心才會激起孩子的自愛、自強,使他們能夠珍惜別人給自己的勸告和忠言。如果是一個自尊心嚴重缺乏的孩子,父母的激將法對他們也會毫無用處。
劉小龍平時隻要一做錯事情,爸爸就會打他一頓。時間一長,他就沒有太強的自尊心了,在學習上也是“破罐子破摔”。
他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也就越來越放棄自己。爸爸有一次想用激將法來讓他好好學習,沒想到爸爸說完,他竟然說了一句:“我早就已經放棄了,你還嫌對我的刺激不夠啊。”聽他說完,爸爸很生氣,又想動手打他。
有自尊心的孩子在自己的劣勢受到別人刺激之後,出於挽回自尊會奮起直追。一個沒有自尊心的孩子,再多的激將法也收效甚微。
建議二 找準要激將孩子的具體事情
父母的激將目標一定要具體,如果過於寬泛,就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不了良好的激將效果。目標要具體,就是指你想通過激將法來改正孩子的什麼缺點,比如寫字潦草,考試成績總是不理想,亂花零花錢等等。在激將的時候設置好具體的目標,孩子在受到刺激後,才會找到要去努力改正的方向。
如果父母經常激將自己的孩子,但是目標不具體,最終隻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會有實際的收獲。例如有的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就是沒有某某好”,這種籠統的比較,隻是在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並沒有積極的效果。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某些具體缺點,然後用針對性的語言激將孩子,這樣的激將法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