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巨大的獎勵並不是來自財富的積累,而是由敬業帶來的精神上的滿足。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期望伸張自己的生命意誌。生命的本質就是激昂向上,充滿創造衝動的意誌。與誠實、能幹、友善、淳樸等比起來,那些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成功人士,身上具有一種更加難能可貴的品質,那就是敬業。
慎重持敬,謹終如始
凡天下事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慎重者,敬也。當無事時,敬以自持;而有事時,即敬之以應事物;必謹終如始,慎修思永,習而安焉,自無廢事。蓋敬以存心,則心體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飭家務,此古人所謂敬以直內也。《禮記》篇首以“毋不敬”冠之,聖人一言,至理備焉。
譯文
對於天下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可掉以輕心,即便是簡單、容易做成的事情,也應當采取慎重的態度。慎重,就是所謂的“敬”。在沒有事的時候,用“敬”來約束自己的操行。在有事的時候,以“敬”心去應付一切。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始終如一,謹慎小心,堅持謹慎持重、從長計議的做事原則,並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就能減少或避免出現錯誤。
因此說,一個人心中如果有了“敬”意,身心就會處在一種厚重、澄清的狀態之中。把“敬”放在心上,就如同主人在家,就可以很自然地整理好家務,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敬”能夠使一個人的內心變得正直的含義。《禮記》一開篇就以“毋不敬”開頭,聖人的這一句話,很有道理。
成功教子黃金法則
做事,貴在持之以恒。許多一生沒有取得什麼成就的人,並不全是沒有理想的,在擁有理想的人當中,失敗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做事虎頭蛇尾。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呢?孩子的毅力與耐性都相當差,做事更少有圓滿結局,多是半途而廢。康熙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事要謹小慎微,其實強調的也正是做事的態度。
許多有所作為的人,在工作中無時無刻不在保持著謹慎的態度。
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總是站在教學第一線。解放後他擔負著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他仍然堅持親自教課。梁思成對工作十分認真,他特別重視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所以他除了講授中、外建築史外,還經常給剛進大學的學生講“建築概論”,擔任低年級的“建築設計”課程。梁思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影響著每一個清華人。
梁思成在古建築研究中堅持的嚴謹學風也貫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審閱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論文他都是逐句修改,從內容到錯別字,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為了培養學生有高水平的繪圖本領,甚至從怎樣用刀削鉛筆講起;教會學生怎樣用手握筆,怎樣畫線,畫線時鉛筆怎樣在手中轉動以保持線條粗細均勻。梁思成不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師和學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能隨手勾畫出這些建築的形狀,和記住它們建築的時期。
曾經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周恩來在懷仁堂開會時,問到明清故宮建造於何時,梁思成當即準確回答:“開始興建於明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完成於1420年。”
梁思成不僅培養學生的高超技藝,同時也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作風,反對少數藝術家不修邊幅的那種散漫習氣。梁思成多次強調,作為一個建築師要對一個工程負責,必須要有嚴格和科學的工作作風。梁思成要求學生們的每一張設計圖紙都要製圖清楚,尺寸準確,連字體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級的規定,文字與圖分布均勻,幹淨利索,一目了然。當製圖完畢後,儀器需擦洗幹淨,文具歸放在原位,這些也都是一名工程師的工作內容。
梁思成在創辦清華大學建築係時,他親自請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教師們。這些教師的經曆和特長,以及脾氣性格都不相同。有的擅長設計,有的則專攻曆史,有的愛好外文,有的長於畫畫;有人脾氣溫順,有人卻耿直怪僻。梁思成不拘一格,尊重並發揮各人所長。
有一位教美術的教授,精通業務,但脾氣倔直,見到他不滿意的人和事就要直言批評,不留情麵,不管你是學者還是長者,是領導還是教授,因此得罪過不少人。這位教美術的教授,長此以往,自己的工作都難保了。對於清華,會不會聘請他呢?梁思成毫不猶豫,並且公開宣布:“隻要他工作好,我讓他三分。”
腳踏實地、嚴謹、謙遜,沒有這些品質,就不可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成功人士正因為這種學風,才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嚴謹、敬業的工作作風從何而來,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和引導。具體來說,可從以下方麵進行:
●營造安靜的環境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盡量為孩子營造一種安靜的環境。家長最好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也不要讓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聽音樂。同時,在孩子的房間裏,盡量少放雜物,尤其是那些抓起來就能玩的東西,以免孩子分心。如果外麵很吵鬧,最好關上窗戶,以免孩子總是走神。
●進行合理的獎勵與懲罰
如果無論家長采取何種方法,都不能使孩子專注地完成某件事情,就應該嚴厲地懲罰他,責令他馬上安靜下來,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做好。如果孩子能夠聽從家長的教導,立即安靜下來,即使是幾分鍾的時候,父母也要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