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手部療法(1 / 1)

一、概述

所謂手部療法就是通過對人體手上的特定部位,如手部的經穴、經外奇穴、全息反應穴區等,施以不同方式的刺激,來達到疏通經絡氣血、調理髒腑陰陽、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通常將這些療法稱之為“手療”或者叫“手部療法”。具體的刺激方式包括按摩、針灸、熏洗、敷貼等多種方法。

二、理論依據

手部療法治病的理論依據主要是中醫經絡學說。手是反映疾病的信息窗口,它仿佛是自身的一麵鏡子,身體狀況的好壞,盡在其中。俗話說,“十指連心”,就是說手與內髒存在著實質性聯係。人體內髒與皮膚的溝通靠經絡。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人體12條經脈在手的指甲旁有10個穴位,加上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的中衝(雙)穴,合稱十二井穴,它們能夠反映出這些經脈之氣及其相關髒腑的病變。

按照中醫學經絡理論,經絡是人體內部髒腑和外部體表相連絡的通道,它貫穿於人體前後左右,上下內外,使全身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刺激手部穴位和穴位反射區不僅能夠治療局部疾病,還能治療全身疾病以及遠隔部位的器官疾病,這就是手療能夠治病的道理。

三、具體措施

1.手部按摩療法

(1)全息穴位:三焦點、胃點、胸腹點、按揉各3分鍾。

(2)手部奇穴:肘至腕部用拿法、擦法共15~20分鍾,洪池、板門、魚際每穴點按1~2分鍾。

(3)手部經穴:合穀、外關穴每穴按摩10分鍾。

2.手部敷貼療法用磁珠貼於外關、列缺穴,用膠布固定,每日更換1次。

3.手部熏洗療法用冬瓜皮500克,茯苓300克,木瓜100克,煎熱水洗局部,每日1次,30次為1個療程。

4.手部針灸療法

(1)手部經穴:列缺、合穀、少府穴,毫針刺0.5~1寸,瀉法,留針20分鍾。

(2)第二掌骨側穴區:胃穴、腎穴、腰穴,毫針刺0.5寸,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鍾。

(3)手部奇穴:洪池、靠山、板門穴,毫針刺0.5寸,瀉法,留針20分鍾。

四、預防保健措施

在用手部療法防治高脂血症的同時,應當采用下列預防保健措施予以配合:

1.每天堅持手部治療1~2次。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少食為原則,並且要保持心情舒暢。

3.要適當加強運動鍛煉,適度參加體力活動。

4.在日常生活中,應以低脂肪低糖食物為主,適當控製進食量,以每餐吃七分飽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