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醫學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1 / 3)

一、醫學心理學的產生

醫學心理學如同它的母體醫學和心理學一樣,其思想淵源流長。早在2000多年前人類最早的成文醫學和哲學典籍中,就有豐富的醫學心理學思想。在古代,中國的《黃帝內經》和古希臘西醫始祖希波克拉底(Hipporcratts)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因素作用就有相當精辟的論述。

“醫學心理學”一詞最早是由德國哲學和醫學教授洛采(R。H。Loze)於1852年提出來的,他命名的《醫學心理學》著作共有三篇:第一篇題為“生理的一般的概念”,采用了“心理生理學”一詞,討論了心理生理學和心身問題;第二篇題為“精神生活的元素與生理的機製”,論述了感覺、情感、運動和本能、空間知覺;第三篇題為“健康與疾病的心理生活的發展”,分章闡述了意識的狀態、精神生活的發展條件和精神生活的擾亂(即心理病理學)。他的思想為醫學心理學奠定了基礎。

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馮特(W。Wundt)於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不僅為心理科學開辟了新紀元,也為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開拓了道路。他的《醫學心理學手冊》以及《生理心理學》,都探討了用實驗的方法研究醫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

從曆史角度看,真正推動醫學心理學發展的首推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韋特麥(L。W。itmer),他堅持心理學為應用服務,積極將心理學運用於臨床實際,解決臨床問題。1896年,他向美國心理學會(APA)提出這一主張,並在賓夕法尼亞州建立了第一個心理診所(psychological clinic),專門診斷、治療情緒障礙或學習困難的兒童,同時創辦了專門期刊。1907年,韋特麥提出“臨床心理學”術語,開設了臨床心理學課程。此後,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類似的心理診所以及大學和醫院的臨床心理機構陸續出現。

1906年,普林斯(N。Prince)出版了《變態心理學雜誌》,第二年韋特麥出版《心理學臨床》雜誌。1917年美國臨床心理學會成立,1936年勞蒂(Louttit)出版了《臨床心理學》教科書,1937年《谘詢心理學雜誌》(後改為《美國谘詢和臨床心理學雜誌》)問世,等等。至此,醫學心理學具備了服務部門、專業機構、學術刊物和教科書,形成了專業雛形。

二、醫學心理學的發展

醫學心理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獲得迅速發展,其發展原因主要基於兩個方麵:一是醫學心理學技術和方法的日臻成熟,特別是科學心理測量學的發展和專門心理治療技術的誕生,使心理學為醫學臨床服務成為可能;二是社會對醫學心理學的需要,尤其是維護和促進正常人心理健康為宗旨的心理衛生運動,極大地拓寬了醫學心理學的範圍。在“二戰”期間,由於戰爭的需要,在美國造就了大量的臨床心理學家。他們深入到軍隊,運用心理學方法為士兵的動員、選拔和訓練服務。由於殘酷的戰爭給人們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創傷,大量的心理學家配合醫學家和社會學家進行心理診斷、心理治療和康複工作,成效顯著。戰後,為了滿足社會需求,1946年,美國退役軍人管理局(VA)要求設有心理學係的名牌大學製定培養臨床心理學家的正式標準。1947年,美國心理學會(APA)對訓練臨床心理學家的計劃予以支持,成立了臨床心理學訓練的專門委員會,提出了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計劃。由心理學家戴維?沙科(David Shakow)負責,發表了在臨床心理學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沙科報告》。1949年,在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召開會議,正式通過了《沙科報告》,確定了臨床心理學家的“科學家――實踐家”模式。其主要內容有:(1)臨床心理學家必須在大學的心理係和醫院接受訓練;(2)首先要成為心理學家(psychologist),然後再成為臨床醫師(clinician);(3)必須通過臨床實習(clinical intership);(4)必須具有診斷、心理治療和研究的技能;(5)訓練的目標是取得博士學位。此培訓標準的基調至今仍然有效。爾後,美國心理學會同意成立全美心理學職業考試委員會(ABEPP),後者製定了一套心理學技術質量評定標準以及心理學道德準則,完成了心理學家的評估體係。1954年,美國心理學會發表了關於心理學與其他專業關係的文件,幾年後經過修改,最終認可心理學家獨立開展心理治療和其他收費服務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