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醫學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2 / 3)

美國20世紀40年代臨床心理學家培訓標準的產生和50年代的職業化運動,大大促進了臨床心理學的發展。50年代以後,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家因社會需要和政府支持,社會地位明顯提高,美國每年授予心理學博士學位有一半是給臨床心理學專業的,許多心理學工作者希望成為臨床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博士點在1970年有81個,1990年發展到161個。臨床心理學領域不斷擴大,在綜合醫院、精神病院、醫學院、心理保健診療所、大學及私人診所,都有臨床心理工作者從事與疾病和健康有關的心理診斷、心理治療、心理谘詢和心理衛生等方麵的工作以及研究和教學活動。在其他一些國家,醫學心理學的發展不及美國那樣全麵、係統,但其內容和範圍大同小異。

我國醫學心理學起步於20世紀30年代,1931年成立“中國測驗學會”,1936年成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後都因戰爭爆發而處於停頓狀態。抗日戰爭勝利後,隻有少數醫學心理學工作者在醫學院、精神病院和兒童福利機構從事心理衛生、心理診斷和心理治療工作。

60年代以後,整個心理學遭到嚴重摧殘,直到70年代末,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工作才得以恢複。1979年11月成立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同年衛生部在頒發的教學計劃中提出在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心理學課程,1980年通知各醫學院校和中級衛生護士學校開設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課程。1987年5月,衛生部在高等醫學院醫學專業第二屆教材編審工作會議上,將《醫學心理學》規定為新增加的必修教材。北京醫學院醫學心理學教研室、北京大學心理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湖南醫學院等單位分別舉辦多次醫學心理學師資培訓班和心理測驗培訓班,培養了不少醫學心理學骨幹。全國及地方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或專業小組相繼成立,並開展了大量學術活動。各醫科學院紛紛成立教研室,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編寫出版《醫學心理學》教材數十種,醫學心理研究論文成為心理學刊物的重要內容。許多大學開設了醫學心理學相關專業,設立了碩士和博士點。目前,我國的醫學心理學已初步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三、醫學心理學的趨勢與展望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學心理學的需要越來越迫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價值觀的變化,種種社會變革將使人們麵臨愈來愈多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麵,物質生活的改善,使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追求精神上的安寧,社會求助於心理學家的傾向因此而更為明顯。在此情況下,醫學心理學的發展呈現下列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