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個人的忠誠不僅不會讓他失去機會,還會讓他贏得機會。除此之外,他還能贏得別人對他的尊重和敬佩。人們似乎應該意識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一個人的能力,而是他優良的道德品質。所以,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如果能捏得起來,一盎司忠誠相當於一鎊智慧。”
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之道
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僅僅有一種,在條件允許時,我們應該嚐試用多種方法解題問題,並從中挑選最佳方法。
下麵有一則關於本傑拉的應聘經功。
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當你開著一輛豪華轎車經過一個車站,在車站內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待公共汽車的到來。一位是快要病死的老人,可以說是生命危在旦夕。一位是醫生,而且這人曾經還救過你的命,可以說是你的恩人,你做夢都想報答他。還有一個是你一見傾心的異性,如果這次錯過了,你肯定會後悔一輩子。但你的車子卻隻能坐一個人。你到底會讓誰坐上你的車子呢?請回答該問題並解釋一下這樣做的理由。
當時應聘人員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回答說既然老人快要死了,那麼首先就應該救他。但馬上就有人反駁了,因為每位老人最後都隻能把死作為人生的終點,他們怎麼也逃不過死亡的歸宿。有人表示應該先讓那個醫生上車,因為那人救過你的命,這應該是個報恩的好機會。但是你也可以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報答他,也許他會有更需要報答的時候。最後終於有人提出應該先把一見鍾情的異性帶走,因為不這樣做的話,肯定會留下終身遺憾,上帝既然為自己安排了這樣的巧遇,無論如何不能就此錯過。
最後,在80多位應聘者中,隻有本傑拉的答案符合這家大企業總裁的要求,他被雇用了。
本傑拉並沒有解釋自己的理由,他隻是說了以下的話:“把車鑰匙給醫生,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我留下來陪伴一見鍾情的人等候公共汽車!”
現實中的很多問題都是這樣,並沒有規定一定要用什麼方法解決,限製我們思維的,其實往往就是我們自己。
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方法並非隻有一種,更多的時候有多種選擇。或是因為人們的思維定式,或是因為人們不願意嚐試,很多人喜歡固守一種方法,即使知道有許多弊端。麵對問題,不妨給自己多一點選擇,這樣往往能使我們在工作中找到一種最佳的方法。
有一家旅館的經理,對於旅館內的一些物品經常被住宿的旅客拿走而感到頭痛,但又一直找不到很有效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直到後來,旅館經理囑咐員工,在客人到櫃台結賬的時候,要迅速派人去房內查看是否有什麼東西不見了。結果客人都在櫃台前等待,直到客房部人員查清楚了之後才能結賬。這樣一來,很多顧客抱怨結賬速度太慢,而且麵子上也掛不住,都表示再也不住該旅館了。
旅館經理自己覺得這樣下去也不妥,於是就召集各個部門的主管開會,讓大家一起想想,到底有什麼更好的方法,能夠製止旅客的這種行為。
其中有位主管建議說:“我們可以對那些拿東西的旅客罰款。”經理也沒其他辦法,就試了一個月。結果,拿東西的情況是少了,但來這家旅館光顧的人變得越來越少。
經理再次召集大家一起開會時,年輕的吳軍忽然說:“既然旅客那麼喜歡,我們為什麼不主動讓他們帶走呢?”
旅館經理一聽就瞪大眼睛說:“你這是什麼餿主意啊?難道你還嫌我們旅館虧的不夠多嗎?”
吳軍笑著解釋說:“我的意思是說,既然顧客喜歡我們這裏的東西,我們就不妨順水推舟地在每件東西上都標出價格來。有些顧客並非不願意花錢買,而是缺少購買這些東西的途徑。這些旅客並非蓄意偷竊,而是因為很喜歡房內的物品,下意識覺得既然付了這麼貴的房租,怎麼就不能拿點東西回家做個紀念呢?而且,店裏又沒有明確規定哪些物品不能拿走,於是就故意裝糊塗拿走一些小東西。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讓他們購買那些自己喜歡的東西,說不定,我們旅館還能因此而獲得一些額外收益呢!”
經理聽到這裏,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他不住地點頭表示讚同。就這樣,旅館在每樣東西上都標上了價格,說明客人若是喜歡的話,可以向櫃台登記購買。
之後,這家旅館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好。甚至有不少客人在旅行前,還會專門向旅行社指定要住該旅館,因為在這裏可以買到價格公道的物品,省去了到街上去買紀念品的麻煩。結果一年下來,年終盈餘有一大部分是靠賣這些物品得來的。這正應了當初吳軍的話,旅館靠這項服務果真獲得了不菲的額外收益。
警告、罰款、檢查房間,或是給每樣東西標上賣價,這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都能在某種程度上防止這種順手牽羊的行為發生,但最後這種方法對旅館與顧客都有利,可以說是得到了一個雙贏的滿意結果。
許多問題通常都會有多種解決方法,我們找到的解決方法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許存在著很多弊端。因此,如果條件許可,我們應該嚐試用更多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對以後類似問題的解決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
勇於負責的精神說到底就是一種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態度。
在一家電腦銷售公司裏,老板吩咐三個員工去做同一件事:到供貨商那裏去調查一下電腦的數量、價格和品質。
第一個員工5分鍾就回來了,他並沒有親自去調查,而是向下屬打聽了一下供貨商的情況,就回來做彙報。30分鍾後,第二個員工回來彙報,他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一下電腦的數量、價格和品質。第三個員工90分鍾後才回來彙報,原來,他不但親自到供貨商那裏了解了電腦的數量、價格和品質,而且根據公司的采購需求,將供貨商那裏最有價值的商品做了詳細記錄,並和供貨商的銷售經理取得了聯係。另外,在返回途中,他還去了另外兩家供貨商那裏了解了一些相關信息,並將三家供貨商的情況做了詳細的比較,製定出了最佳購買方案。
結果第二天公司開會,第一個員工被老板當著大家的麵訓斥了一頓,並警告他,如果下一次出現類似情況,公司將開除他。第二個員工同樣受到了批評,因為在老板看來他並沒有把工作做到最好。第三個員工,因為勇於負責,恪盡職守,在會議上受到老板的大力讚揚,並當場給予了獎勵。
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應該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做。要知道,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你就會在那裏看到成績。隻要你是勇於負責、認認真真地在做,你的成績就會被大家看在眼裏,你的行為就會受到上司的讚賞和鼓勵。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任何偉大的工程都始於一磚一瓦的堆積,任何耀眼的成功也都是從一步一步中開始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管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多麼微不足道,我們也必須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它。不但要達到標準,而且要超出標準,超出上司和同事對我們的期望。成功也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獲得的。
那些在職場上表現平庸的人都有以下共性:不受約束,不嚴格要求自己,也不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麵對一切崗位製度和公司紀律,都在內心深處嗤之以鼻,對於一切指導和建議都持抵觸情緒和懷疑態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動輒以瀟灑為借口,以玩世不恭的姿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對自己所在機構或公司的工作報以嘲諷的態度,稍有不順就頻繁跳槽;老板或上司稍加疏忽便自我懈怠,自甘墮落;如果沒有外在監督,根本就不好好工作;對工作推諉塞責,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們的手裏都得不到認真對待,最終他們得到的就是年華空耗,事業無成。以這種態度麵對工作和生活還談什麼謀求自我發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變自己的人生境遇,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呢?
隻要你還是公司的一員,就應該拋棄借口,丟掉腦中消極懶散的思想,以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以勇於負責的精神去麵對自己的工作,時時處處為公司著想。隻有改變自己的工作作風,主動清除自己頭腦中的錯誤思想,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具備勇於負責精神的員工,才會被老板或公司視為支柱,才會獲得全麵的信任,並獲得重要職位,擁有更廣闊的工作舞台。這時候,自己的事業也就指日可待,勝券在握了。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工作精神。一個人隻有具備了勇於負責的精神之後,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
執行不到位就是失敗
工作中的很多人之所以執行不到位,原因往往在於自認為任務已經完成了99%,就算差不多完成了,心理上一放鬆,便忽略了最後的那個1%。其實,最後的1%如果執行不到位,就等於沒執行。
大多數人外出時,總要帶上一個旅行杯。旅行杯的蓋子一定要蓋好、擰到位,否則,杯裏的水就會灑出來。旅行杯的蓋子如果擰不到位,等於沒蓋蓋子。同樣,做任何一項工作如果執行不到位,就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換句話說,如果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沒把工作做精、做透,往往就會導致前功盡棄。
通常來講,執行,特別是重要工作的執行,往往需要花費很高的成本、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它的成敗對整個事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考慮不周全、布置不周密,就貿然行動,很容易造成執行不到位,甚至造成比不執行更糟糕的影響。
崔偉是南方某市一家報社的記者,當時報社最缺乏的就是廣告業務。
在一次私人聚會中,崔偉聽說自己的一個老同學要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開發區投資,並計劃在當地媒體上投放價值百萬元的廣告。聽到這個消息後,崔偉認為這是上天給了自己一個在報社出人頭地的機會。於是,他積極地向那位老同學爭取這個業務,最終將其攬入懷中。由於業績突出,報社準備提拔他為副社長。
開發區舉行奠基儀式的那天,崔偉帶上了社裏最優秀的記者和廣告部成員,計劃用大幅版麵進行宣傳。奠基儀式結束後,有位老朋友邀請他去吃飯。盛情難卻,於是他向記者和相關廣告人員交代好工作就去了。
當天晚上,他玩到很晚才回家。但是第二天早上,他當副社長的夢就破滅了。原因很簡單:這天他們出版的報紙犯了一個最不應該犯的錯誤。
原來,頭版頭條的新聞標題本來應該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基。”
而擺在他麵前的大標題卻是:“某某開發區昨日奠墓。”
這對一向重視有個好“彩頭”的南方企業來說,把“基”寫成“墓”,無異於當頭一棒,更何況這是開發區項目正式啟動的第一天。
結果可想而知,老同學一怒之下取消了百萬元的廣告訂單,報社的聲譽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一些準備在這家報紙上投放廣告的客戶,也因此取消了自己的投放計劃。
這樣大的失誤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崔偉自以為派出的是報社最優秀的記者,不僅如此,他離開之前還特意請副總編一定對稿子嚴格把關,因此非常放心。
記者的稿子確實寫得很好,但由於當時電腦還未普及,記者手寫的稿件字跡很潦草,“基”和“墓”看起來非常相似。
當時還是鉛字排版,稿子到了排版人員那裏,他想當然地把“基”字當成了“墓”字。
稿子排完版後,交到副總編那裏,正趕上副總編家裏有急事,於是他隻匆匆看了一眼,也沒發現什麼問題,就簽發了。
一個無法挽回的錯誤就這樣發生了。
事後,報社對相關人員作出了這樣的處理:開除記者和排版工人,副總編職務降半級。
當然,崔偉被提拔為副社長的事也泡湯了,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圖的他,夢想頓時化為了泡影。
我們常說:“一字千金。”可上述這個案例中一個字就值百萬元!從這個案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執行不到位,等於沒執行!從表麵上看,這件事情的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錯。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執行到位,不僅“煮熟的鴨子”飛了,還給報社的形象和聲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崔偉的升職夢也因此而化為了泡影。
所以,這最後的1%卻是至關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隻有做好了最後的1%成果才會顯現出來,少做一點兒都不行。往往就是因為少做了這一點,許多人與成功失之交臂。做任何事情,越到最後越關鍵,就像打鑼一樣,俗話說“一錘定音”,就是指銅匠打下的最後一錘是最關鍵的。
有一個專打銅鑼的鋪子裏的工匠師傅已近70歲了,還每天堅持掌錘。每到錘鑼心的時候,老工匠就會使足力氣打下最後一錘。
原來,鑼心的一錘與周邊的錘法不一樣,鑼心以外的每一錘都隻是準備,最後的一錘才是定音的,鑼聲或清脆悠揚,或雄渾洪亮,都因這一錘而定。最後一錘,要打得不輕不重,恰到好處。這一錘打好了,就是好鑼,否則,這隻鑼就報廢了。無論多麼優質的銅材,無論剪裁的尺寸多麼合適,也不論一開始打了多少錘,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恰到好處的最後一錘,這才是一隻鑼製造成功的關鍵。
要求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終,因為即使前麵做得再好,也可能因為最後放鬆要求而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任何一位執行者都應該要記住,執行了不等於執行到位了。執行不到位,不僅會前功盡棄,甚至會造成加倍的損失。如果一個員工因一件小事執行不到位,影響了企業的形象,別人不會去細究這是因企業的製度不健全還是個別人執行不到位導致的,在別人看來,員工就代表企業,員工沒做到位,就是整個企業沒做到位。
任何公司都需要執行到位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執行,執行了就一定要做到位。要不斷地對自己強調:執行不到位就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