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誰偷走了你的快樂1(1 / 3)

1.懲罰自己

盡管你是個不完美的人,但你仍喜歡並接受自己。鼓勵比指責更容易克服我們的缺點。

我們一旦因不完美而停止懲罰自己,就會給予自己以廣闊的自由。為人並非都能十全十美,這並不表示我們不必竭力成為最好,但卻意味著我們應容忍、支持自己。鼓勵自己比敵視、指責自己更會克服我們的缺點。

如果我們已是熱忱的完美主義者,那麼接受我們的缺點會很難,但還是有可能的。我們不但能夠學會接受小過失,而且也能開始把它們(隻要是無害的)視為我們獨特的惹人喜歡的一部分。

現在花片刻時間在頭腦中放映一個微型電影:你和你所謂的缺點擔任主角。不要用批評的感覺,而是以支持的眼光來看待這些演員。就像一位絕對和善、溺愛孩子的祖母那樣看一下你自己和你的特性。你能這樣善解人意地在親切的微笑中接受自己、自己的缺點以及所有的一切嗎?如果不能,試著用一下塞西爾的座右銘的另一麵:“我犯了錯,但無論怎樣我喜歡並接受自己!”

2.做人做事不必麵麵俱到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父子倆趕著一頭驢進城,子在前,父在後,半路上有人笑他們:“真笨,有驢子竟然不騎!”

父親聽了覺得有理,便叫兒子騎上驢,自己跟著走。走了不久,又有人議論:“真是不孝的兒子,自己騎著驢讓自己的父親走路!”

父親於是叫兒子下來,自己騎上驢背。走了一會,又有人說:“這個人真是狠心,自己騎驢,讓孩子走路,不怕累著孩子?”父親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心想這下總該沒人議論了吧!誰知又有人說:“驢那麼瘦,倆人騎在驢背上,不怕把它壓死?”

最後父子倆把驢子四隻腳綁起來,一前一後用棍子扛著。在經過一座橋時,驢子因為不舒服,掙紮了一下,不小心掉到河裏淹死了!

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故事中所講的父親,太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人家說什麼,他就聽什麼!結果呢?終於得到了教訓。

一般來說,此類人有以下心理:

不想得罪任何人,甚至想討好每一個人,分不清是非對錯。

缺乏主見,無法分辨事情真相,所以誰說得有理,就聽誰的。

無論是什麼樣的心理,但你要明白一點:想麵麵俱到,想討好每一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在做人方麵,你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人的利益,你認為照顧到了,別人也許並不這麼認為,甚至根本不領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麵,你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的立場,每個人的感受和要求都不同,無論你怎樣做,都會有人不滿意!

麵麵俱到,反而把自己累死。因為你總是怕別人有意見,還得小心察言觀色,揣摩他人心思,這多累啊!想不神經衰弱也難了。

別人看清了你想麵麵俱到的弱點,便會軟土深掘,得寸進尺地索求,因為他們知道你不會生氣,於是你就變成人人鄙視,出力不討好的天下超級大傻瓜!

那麼如何才能讓大家盡量滿意呢?

做你該做的!即你認為對的,你就堅定地去做,參考別人意見,並不是聽任別人的指揮,這麼做有時確實會讓一些人不高興,但如果你不動搖,就可贏得這些人事後的尊敬,畢竟人還是服從公理的,除非你的堅持是為了私利!

也許這麼做,會有人支持你,也會有人反對你,但如果你想麵麵俱到,恐怕結果是——每個人都取笑你1

3.不快樂的耶穌

如果說耶穌都難於承受追求完美所帶來的壓力,那麼我們平凡的人為什麼就不能放棄對自己過高的要求,活得輕鬆、快樂些呢?

有一天上帝來到人間,想要幫助一些不快樂的人。

碰到第一個不快樂的人,叫做少年維特。

上帝問他為什麼不快樂,他說:“我的情人不愛我。”

上帝一聽,便說:“沒有關係,我找愛神丘比特來幫你射一支愛心箭。”說罷,維特高高興興地回去了。上帝碰到第二個不快樂的人,叫做瑪蒂達。上帝問她為什麼不快樂,她說:“我的父母不愛我。”

上帝一聽,便說:“沒有關係,我派最美麗、溫柔又聰明的老師來照顧你。”

就這樣,瑪蒂達也破涕為笑地回去了。

上帝碰到第三個不快樂的人,叫做耶穌。

上帝說:“世人都愛你,上帝也愛你,你為什麼傷心?”

耶穌說:“我愛世人,我也愛上帝,但是我沒有辦法愛我自己。”

上帝聽完,坐下來跟耶穌一起哭。

不完美,不愛?

耶穌怎麼可能愛自己,它對自己要求那麼高,總是認為“神無所不能”。偏偏它所設定的目標,常常沒有辦法在自己的時間或能力之內達成,結果老是讓它留在失敗與自責的惡性循環中。

耶穌當然不愛自己,誰叫他是個超級好好先生,因為“神愛世人”,即使原本的工作已經多得忙不完,但隻要有人祈禱,他依然會習慣性地答應(或許大部分都是被迫的)。

可是耶穌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總是擔心如果少了它,就會“世界末日”。雖然他讓人們一個星期有一次休息機會,卻安排大家星期天做禮拜,果然是怎麼也沒有辦法停下來。

就是因為耶穌總是這樣奮不顧身,很少思考自己能力的極限,並且用超乎實際的程度壓榨自己,來凸顯美德或偉大,當然連上帝也幫不上忙。試想,連神都難逃追求完美所帶來的壓力,更何況是平凡的人類!

4.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花一點點時間,思考一下你今天所做的事,盡量記下你的一些失誤,如:“我不敢相信我忘了帶鑰匙;忘了買火鍋的配料;錯過足球賽開始的12分鍾;忘了去接一個重要的電話;忘了發短信給她,讓她生氣了。”等等。

現在換一個角度,回憶一下這一天當中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如果你像我認識的大多數人,你對自己的自責總會造成一種負麵的影響。你也許會想:“哦!每個人都一樣嘛!這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大不了的。”你說的沒錯。不幸的是許多人並不這樣認為,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犯的錯誤之上。但這並不能改變什麼,而且他們忽略了將錯誤記在心裏所帶來的精神壓力有多大。人不但會覺得有壓力、緊張、自我防衛,而且煩躁不安。

生活中難免會出錯。我們有太多的事要去做,也有太多的錯誤需要彌補。為了保持平衡,你給自己一點空間,接受現實中不完美的一麵。實際上,如果事事皆完美時,生活會變得毫無生動可言。

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失誤上,使你很容易為了小事糾纏不休。你會覺得自己真是一無是處,世界也冷酷,而你也無能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中。負麵的思考帶來負麵的影響,進而產生負麵的後果。你停留在懊惱、憤怒與沮喪的狀態中。你會更緊張,也會更吹毛求疵。

當你想到自己做對的事時,你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優點上。你會感覺自己有能力而且潛力無窮。你會給自己一點空間,容許自己改正錯誤的空間。

想到自己做對的事,能讓你變成一個自信、耐心的人,對你自己或別人都更有耐心。你會看到人生的積極麵,而不會吹毛求疵。你會知道自己或別人都在盡力而為。總之,將注意力集中在做對的事情上會使生活充滿樂趣。你不會再那麼緊張,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對此我的建議是:你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盡力而為,然後就要放手。因為無論你有多費心盡力,都難免會有些失誤。一旦你認識了這些,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優點而非缺點上,你就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和快樂。

5.不要總是抱怨生活

時常有讀者問,人是怎麼得到快樂的,下麵告訴你一個我經曆的難忘而又有趣的故事。

我以前常為很多事情而憂慮,某年春天的某一天,我正走在蘭州西區的一條街上,遇到了一件使我驚奇的事情。事情發生的前後隻有10秒鍾,可是在那10秒鍾裏,我懂得了如何生活,比我過去10年裏所學到的還要多。在此之前我在蘭州開過兩年的雜貨店,不單是賠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還負債累累,花了1年的時間才還清。我的雜貨店剛在一個星期前關門,當時我正準備到朋友那兒去借點錢,以便到別的城市去找一份工作。我像一個一敗塗地的人那樣在路上走著,灰心喪氣。突然之間,我看見迎麵來了一個失去了腿的人,他坐在一個小小的木頭平台上,下麵裝著從溜冰鞋上拆下來的輪子,他兩手各抓著一片木頭,撐著地讓自己抬高幾寸上到人行道來,就在他把那小小的木頭車子翹起來的時候,我們兩人的眼光遇個正著,他對我咧嘴笑了笑:“你早啊小夥子,今天天氣真好,是不是?”他很愉快地說,當我站在那裏看著他的時候,我才忽然發現自己是那麼富有。我有兩條腿,我能走路。我對我的沮喪感到羞恥。我對自己說,如果他缺了兩腿的人能做到的事,當然我也能做到。我覺得自己的胸膛已經挺了起來。本來我隻是打算向朋友借一萬元還債的,可是現在我有勇氣在北京發展自己的事業。現在我能夠自信地大聲說,我要謀求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