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人溝通必備的幾種能力
現代人必備的三種能力(讀、寫、算)
本章將先針對二十多歲應該磨煉的基礎實幹能力,來進行說明。
大家知道,若想建構雄偉的建築,必須花費很多時間在看不見的地基上,打造穩固的基礎。倘若不確實進行基礎工程而偷工減料,地麵上的建築再雄偉也不堪一擊,可能隻是一場輕微的地震就會使得建築物垮掉,等於是沙漠上樓閣一般。人與建築物一樣,就算走過的路途迂回曲折,但打好基礎的人終有出人頭地的一天,一旦發芽,瞬間便能嶄露頭角而一鳴驚人。
相比之下,最初那些燦爛耀眼、不可一世的人;如果沒有穩固的基礎,日後可能醜態百出而無所進展,到最後落個黯然退出的下場。
雖然前麵說了這麼多,但是什麼樣的必備實幹能力,才能夠適用於所有領域的工作及人生挑戰呢?
一句老話,就是古人所說的“讀、寫、算”。古時候閱讀能力、書寫能
力和算術能力可是社會人的必修科目;但由於現今計算機、計算機非常普
及,因此不必埋頭苦寫或計算,隻要交給機器就行了。
不過文書能力與簡單計算仍是工作上的重要部分,不過有時候腦袋卻無法順利的運作。當你在培養後述的經營管理能力,也就是尋找無數人力協助以利工作進行時,無論如何非具備“計數管理”不可。
你的腦中會迅速計算需要多少經費、多少時間(工時)?細心地思考與控製“目前進度如何?”“狀況如何?”“比預定計劃提早還是延後?”“在預算範圍內,還是超出預算?”
總而言之,“讀、寫、算”是典型的基礎能力,當然此之前的聆聽與談話能力也是必備條件;如果沒有“聆聽人言的理解能力”與“表達想法、傳達意思的能力”,是無法完成工作的。尤其現在許多的年輕人,因為長期的接觸計算機,以及太過於依靠影像的傳達,因此久而久之,在書寫及文字的表達能力上便越薄弱,往往寫起一篇文章來是詞不達意、不知所雲,而在所謂的人文素養上更是不足,因耗費在傾聽別人的說話時往往心不在焉、敷衍了事,這些缺點都是現在二十多歲年輕人需要改進的。
切莫掉以輕心的溝通能力
也許有人會說:“開玩笑,我當然曉得!”但事實上擁有正確解讀他人言語與思想以及充分表達意見能力的人,卻是出乎意外的少之又少,尤其是現在的新世代。
換句話說,兩者可以統稱為溝通能力。溝通除了此處列舉的聽、讀、寫之外,還有舉止、手勢、眼神、態度等;不過最有能力的手段,應為此處列舉的四大要素。大致上可將聽與讀視為“收訊能力”,說與寫則為“發訊能力”。收訊與發訊若缺少另一方的輔助,便無法發揮完整的功能。
也就是說,在無法正確理解對方”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多數人“想法或希望的情形下,就算我方能夠充分表達我方的主張與意見,也無法順利溝通。
事實上,公司的高級主管與中層幹部、職場上的領導者與負責人之間,往往在不知對方的想法下,就單方麵的傳送命令,而無法獲得充分的響應,這種情形在任何職場或社會團體已是屢見不鮮。
此外,有不少製造商,公司、零售商不懂消費者的想法與需求,所以他們提供的商品與服務無法得到認同,因而導致業績不振而窮途末路。
不僅如此,就連身邊的家人也有無法充分理解彼此意思的時候,諸如:親子對立、夫妻不睦,說是問題出在溝通上也不為過。
像這種家庭問題以至於國際紛爭、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多半由於:溝通不暢。
例如:國際間的糾紛,先撇開語言上的差異不談,就算以相同的母語交談,在同樣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我們,溝通不暢的事件也時有所聞。並不因為同是一國之民,便可能減少誤解的發生。
溝通的問題非常深奧,若想細細推敲,隻怕言而不盡。在二十多歲的基礎工程中,希望各位能夠認識這些重要的項目,無論你付出多少心血,
永遠都不嫌多。
相對地,你必須銘記於心的是,若是現在輕視這些功課日後收到的賬單將可能無力償還。換句話說,年輕時的疏忽、不認真,可能會在年紀大時種下惡果,而導致無法挽回的厄運。
新時代必備的能力(外語、計算機)
除了讀、寫、算以外,身處新時代的年輕人實在有必要加強其在外語以及計算機的能力,不論是英文或日文或其他外文,隻要能精通,對自己絕對有益無害,而計算機更不用說了。現在是網絡時代,如果年輕人還不懂計算機,便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生存下去,所以在年輕時提高自己的外語及計算機能力是很重要的。
2.你的收訊能力如何
磨煉“收訊能力”
溝通能力之中,尤其要磨煉“聽讀”的“收訊能力”。因為比起“說寫”的“發訊能力”,“聽讀”的能力顯得不太起眼,甚至多半無法顧及。事實上,無論在任何領域,許多人都曾因為收訊能力差而蒙受損失。
成為社會人的你,在接受主管指示或推銷物品給客戶時,如果收訊能力低下,會有什麼後果?
可能因為誤會了主管的意思,而必須把先前竭盡全力做好的事情重新再做一次。這個時候應思考一下,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
照理說同為本國人,聽錯話的機會應該很少。當然,偶爾難免會因對方的一時口快而產生誤解,不過實際情形卻是理解錯誤或自以為是的因素居多。
如果在不明白工作內容的情況下,若能詳問加以確認,出錯的機會反而會減少許多。
至於外語當然更不用說了,就連本國人也可能在為口音或習慣而無法會意,這個時候應該再問一次,加以確認。本階段的重點在於不必客氣或顧忌,將“問這種事會不會被笑?”“我這麼囉嗦,對方會不會不高興?”的想法拋開。
古人有雲:“不恥下問。”
最危險的行為是自以為什麼都知道,沒有聽完別人說的話,就隨便解釋“大概就是那樣吧!”結果製造了各式各樣的錯誤及誤解,而這種錯誤在職場上卻很常見。
所以有效的預防方式:記在備忘錄上並複誦一次。
當主管交代你辦事時,應在指示完畢後進行確認:“你指示的內容是某某某嗎?”關於這點,每位新進職員都應該學習,不過有人在職場上或工作崗位上的時間一久,很快就把這項基本原則拋在腦後,以至於一再地犯下這種錯誤。
有人向客推銷商品或提供某種服務時,隻是滔滔不絕的說話,卻沒有先聽聽對方的想法,這種方式根本無益於業績的增長,反而會引起對方厭煩。
用心做一個“聽話的高手”
不能用心聆聽對方的意見,隻顧著自說自話,就好比唱獨腳戲一般;更糟的是自說自話人會令對方不快,並且製造惡劣的印象,比唱獨腳戲的感覺更糟。
真正成熟的業務員、服務員和招待員其首要的條件為:
看透對方處於何種狀況。
事先掌握對方的相關資料。
如果這兩項信息無法事先取得,也要設法在短暫交談中,盡量獲得你要的信息。
雖然在這個時候你是扮演主動開口的一方,然而重點卻是擺在收訊能力上,例如,一個真正優秀的店員會笑容滿麵地說:“歡迎光臨!”在開口的同時,他會從對方的表情、動作,來注意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對什麼感興趣、接下來會說什麼、有什麼樣的動作。
所以一流的業務員、一流的店員能夠掌握客人的心理,快速提供客人需要的東西。
這種情形也適用於主管對下屬,或將主管比作客戶,接下來應該如何,想必各位很清楚。而且基於同理可證的模式,可以擴大應用在同事,以及親密的友人、情人和家人的關係上。
不過你會發現世上的溝通有太多時候都是單向進行。自我本位“發訊”的溝通行為不計其數!
如果你懂得用一點心,從年輕時候就做一個“聽話高手”,相信你能改變很多事情。至少因誤聽使工作出錯的機會,將因磨煉有成的收訊能力,得以大幅減少,而且大家對你的評價都是不犯錯誤的難得聖人。
磨煉收訊能力不如你想象中那麼難,隻要你用心記住這些事:
集中注意力,留心對方說的話。
除了注意對方的言詞之外,也別忽略表情與態度。
當心浮氣躁時,請記得深呼吸一口氣,冷靜地聆聽對方說話。
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問清楚。
而當你能夠做到不犯錯,將上司交代的事情都完美的完成時,也就是你成功的開始了。
3.要學會自己判斷
切莫“勉強自己或盲從對方”
常常有人誤解“聽話高手”的意思,誤以為“聽話高手就是做事順從對方的人。”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若是你真的這樣做,那麼不隻你吃虧,對方或旁人也有麻煩。溝通不能單方麵,人際關係也是如此。隻知表達自己意見並無意義;同樣地,隻知聽從對方意見也會有困擾發生。為什麼困擾?看看以下的例子就會明白。
例如:你與主管的意見出現對立,不過在這件案子中你是專家,而且手中握有正確的信息。你的主管可能由於缺乏相關知識與信息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但你明知對方有錯卻不顧解釋,而說:“我會按照您的意思去做。”進而認同主管的決定。
這樣的你,不但將使主管蒙羞,而且也會造成職場或部門同仁的重大損失。這個時候急忙澄清“都是聽從上麵的指示”的表態,並不值得鼓勵,而且會被人認為放馬後炮,隻會推卸責任;不過在現實世界裏,這種下屬可不少。
正因為有這種下屬,所以越來越有借故推托“誰叫他是主管,我們無權反抗”的情況產生。
的確,組織內的最後責任應由主管承擔,而無法期待下屬反抗主管的決定;不過在定案之前,應該大略說明你的參考意見,指出明顯錯誤的地方,千萬不可“勉強自己或盲從對方”,如能做到這樣,那麼即使最後結局失敗,至少也顯現出責任不在自己,甚至代表自己有先見之明。
當然,對方如果是你的頂頭上司,就有必要采取委婉而不傷人的方式。所以溝通的另一項能力,也就是“發訊能力”便要派上用場,二十多歲的你應該紮實的鍛煉這項能力。
這裏將針對發訊能力來研究。而發訊能力與收訊能力不同,並非用心就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