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搏取40歲人生巔峰的要領(3 / 3)

所以首先應該注意可以認識一個或是兩個公司以外朋友的機會。

3.自主創業應注意的事項

〈一〉自主經營應做的事

借用大公司品牌或是加盟店

因為各位都還在公司當上班族,所以為了能夠獨立自營,在這裏我們以“應該注意什麼事情、應該開發哪一方麵的能力”為題做一個探討。

所謂的獨立自營,也有相當多的不同形態。

在前麵裏我們也有提到,能最快達到目的、最穩健的就是“借用大公司品牌”這一個作法。舉一個例子,車床工或印刷工擁有一台機器,獨立出來以轉包加工的方式開業。以前的收入是由公司給付,但是現在會變成轉包付費或是計件付酬的方式。

也有一種是將住宅進行改建,並且安裝機器的方式。另外一種就是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就如同以往在公司作業現場進行作業,這種方式也不是不可能的。

以這種方式為其基準,大型批發的零售商開設小店鋪,采取盈虧自負的經營方法以前就出現了,也就是說借用大公司的招牌。這時候比較適合的方式是:即使規模小也無所謂,原則是在其他的地方設置店麵。

這種方式現在已經不再被視為令人敬謝不斷的工作了。前麵提到肮髒的工作、辛苦的工作和危險的工作,年輕人通常敬而遠之,這種工作很少有人願意去做。如果能夠吸引年輕人,加上若能獲得老練的中高齡人員的資助和公司品牌,那麼可說是一舉兩得。如果采取傭金製度,那麼生產力一定也不會低落。不隻是這樣,效率也會跟著增加,而且在長年的交往之下,也建立了人跟人之間的信賴感,工作也很確實,不必時時刻刻擔心交貨是否能準時或是會不會出現不良產品……等問題。

這種允許使用公司品牌的方式,本人和公司各出資一半,以有限公司或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運作,資本金額則以開設之初的資金來做運用。對新公司的經理,也就是獨立自營的本人而言,公司的工作業務會有確實的來源,也不用擔心貨款的回收的問題,隻要專心將工作做好就行了。所以即使在未來路線的圖表上屬於“對物型”、“穩健型”的人,一樣能在獨立自營這條路上做得有聲有色。

借用公司品牌的優點

“因為肮髒、辛苦、危險等原因而無法吸引年輕人的工作充斥著,且中高齡的技術人員擔心未來的加薪和退休金。”抱著這種憂慮的公司,不妨考慮將這種“資助員工獨立,讓他們借用公司的品牌”的方式缺席化。這樣一來,優秀的中高年齡技術人同甘共苦但可以安心的獨立自營,而且可以確保公司的勞動力。並且是說隻要有中高年齡員工的公司,加薪以及退休金就是一大筆費用,這兩者還是可以成為平行線的。像:保險公司的營業部門,或是銷售公司,也有很多是采取讓營業人員成為代理店的方式經營。

像這種接近“借用公司品牌”的,就是“經銷商”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沒有前者那種本部和支部之間的密切關係,但是比起完全從零開始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沒有前者那種本部和支部之間的密切關係,但是比起完全從零開始的方式,一切的作業流程以至於銷售等等,總公司都會給予指導,所以各方麵來說,你會比較有依賴、安全感。當然這一定會有自由的限製,而且比較沒有暴利牟取,這也是沒辦法的。但是問題是,這種限製、安全、獲利的平衡如何可取得?

你是要選擇“限製多,但是比較安全,獲利空間也有限”或是要選擇“限製少但是風險大,相對地也較有獲利的空間”。針對這一點應該要做一番深思。

小心加盟陷阱

以前有那種以謊言騙取保證金的公司,一旦業績不佳的時候就說:“這是因為你的方法不對。”或是“你再多投資一些資金的話,一定可以順利進行。”或在尚有庫存的情況下,還強迫你進貨等等,類似這種沒有道理德的經商方式很多,一定要多加小心。

以“儲美頭進健”為噱頭的的銷售方式,也就是用會“儲存利益、會變美麗、頭腦會變好、會進入好學校、會變得健康”等打動消費者的方式,這種方式很容易變成沒有道德的奸商。

這一點消費者當然要特別注意,如果被這種不屑商人欺騙,開始成為經銷商開業的的話,那麼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如果各位去消基會詢問,應該可以馬上知道,黑名單上麵有哪些問題特別多的業者。

你應該要特別注意美麗的陷阱,以及太好聽的謊言。

〈二〉自主經營的方法

小資本、風險少的穩健經營方式

除了借用公司招牌和經銷商的方式之外,當然也有其他的方式。

四十歲以後脫離上班族生活,這時候的獨立和年輕時不一樣,這時候是不允許失敗的。“身負貸款走投無路的時候,再重新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再一次出發。”即使你抱有這種想法,但是你已經無法再像三十歲那樣容易就找到二度就業的工作。

所以四十歲以後的獨立自營,要盡可能以下列三點為原則:

①小資本可以達成的

②風險少的

③穩健的

當然,也有些例子是因婚姻關係,而繼承太太娘家的事業,或是自己本身就是大商店的小職員,但是卻成了上班族。而在父親年屆退休之時,才不得不回過頭來繼承家業。這種情況就不局限在小資本了。

但是如果抱著“反正已經有基礎了,所以應該不用太擔心”這種想法,過著上班族生活一直到四十歲之後,再接手不熟悉的事業——也就是所謂的外行人做生意的話,那麼也有可能造成事業失敗,所以千萬不能有安逸的想法。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就有人因為這樣的原因,在繼承商店後失敗,最後倒閉的例子。

除了這種情況之外,獨立自營最好還是符合以上三個條件。

白領階層的人馬上想到的就是經營谘詢的行業,他們可能因為曾經擔任相關公司的財務、營業方麵的指導、管理工作,所以會傾向借著自己的經驗和人際,加上一部電話就開業了,或者是獨立開設個人貿易公司,或是從廣告代理店獨立出來成為同業廣告公司,或是從旅行代理店獨立出來開設旅遊相關產業,或是從不動產公司獨立出來從事不動產業等等。

雖然風險不大,但是因為資本小,所以小公司林立,很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如何獲得客戶青睞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在。

有力的客戶容易被同行的前輩搶走了,所以即使有了辦公室,但是因為沒有客戶而成了休業狀態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在貿易或是流通業的情況裏是否擁有獨自的資訊網、商品、客戶,將是決定性的關鍵。

如果和大企業做同樣的事情,那麼競爭的後果一定毫無勝算。

那麼是不是不管做什麼都無法和大企業競爭呢?有趣的是,這句話又不成立。如果能夠切入大企業無法彈性做到的隨機應變空間,或是在企業認為沒有利潤的市場,或許可以為你帶來意外的豐碩成果。

即使規模小也可以成功

最近在某個飲食產業當中,出現了個人的小企業和大企業相互競爭較勁的場麵。可想而知的,小企業那一方麵所受到的衝擊比較大。不管怎麼說,大企業資金方麵不但是大手筆,而且還請大牌明星大肆宣傳。一般人會認為小企業根本毫無勝算可言,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消費者居然傾向購買小企業的東西。雖然筆者無法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應該是因為商品及店麵的設計比較能掌握到消費者的心理。更諷刺的是,大企業采取密集宣傳手法,提高了該項產品的知名度,反而也順便為小企業做了廣告。而且最後的結果完全出乎意料,市場占有率是“大三對小七”——小企業在這場競爭中獲得勝利;反觀大企業業績卻毫無起色。

像這種飲食產業,細心的服務及產品的企劃都是必要的。所以在競爭時,即使是再有實力、有規模的企業,如果沒有掌握關鍵細節的話,一樣也會遭到失敗。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競爭對手是大企業、有知名度,就完全喪失了鬥誌。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事物,所以即使表麵上看來相當強壯的人,一定也有其弱點。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在同一個競技場正麵對決的話,那麼“小”碰到“大”根本沒有勝利的機會;但是條件不一樣,用“考慮細節”、“抓住好時機”、“感覺很好”、“隨機應變”、“有彈性”這些去和他們競爭的話,那麼“小”所能做到的,“大”的就隻能夠望其項背了。

至少筆者本身就是抱著這樣的理念,一步一步走在獨立自營的路上,也慢慢努力達成現在的規模。

注意不要以“小”搏“大”。而是要用互補的方式,多努力朝協調的方向走。如果兩方對決的話,是要正麵衝突呢?還是采取相互護航的體製,讓彼此成為一人對雙方都有利的存在?這種互補的關係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澄清這一點,讓自己在世上的存在價值顯現出來,那麼獨立自營這條路一定能夠成功。還有這些成功會和以下提到的生活規劃、自我管理和擴展人際關係有很大的關係。

〈三〉自主經營的生涯設計

丟掉上班族的習性

在前麵,我們提到過“獨立自營成功的秘訣”。有四點如下:

①能完全掌握自己

②不拘泥於形式

③確保生活的資金

④不依靠裙帶關係

我們可以說獨立自營成功的關鍵全部濃縮在這四個項目上。在生活規劃方麵這一點,比起其他路線的人,獨立自營者更需要得到妻子、家人的了解及協助。事實上,就筆者所知道的,獨立自營相當成功的人背後一定都有一位賢內助;相反地,失敗的人背後就是沒有這樣一位能支持自己的人。成功的秘訣,第一條在是否能夠做到控製,就像我們在前麵提到過這和健康的維持、增進也有相當深厚的關係;但是並不是說隻要每天過著規律正常的生活就行了,不是這樣做能夠達到目的,特別是創業之初,一定要比常人多兩倍的努力才行。因為這樣才是獲得顧客的有力手段,也就是說,不管在休息或是玩樂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能夠回應客戶的需求,這樣才能創造機會。

極端來說,也就是采取二十四小時都能應對的機製,這一點是必要的。話雖然這麼說,一個人不可能工作二十四小時;但至少也要做到,即使在下班時間或是休假時,當電話響起的時候,能夠隨時回應客戶的要求。如果斷然以“現在是下班時間”或是“今天休息”為理由拒絕的話,那麼成功可能會離你愈來愈遠。

為了做這一點,一定會需要太太的協助。成功的秘訣第二點曾提到,有很多例子是交給妻子管理會比較好。

針對第三條生活資金的確保,應該要和太太好好商量才行。開業之初,可能會呈現無收入狀態,直到工作上軌道後,這種情況才會改善。所以應該在生活無後顧之憂的狀態下工作,並且確保有其他來源的生活費用。

總結來說,是不是能夠擺脫“上班族的習性”,成功地轉換意識,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分界點。

“那麼是不是從事自營業之後,就得不分晝夜,也沒有休假,這樣的生活就毫無樂趣可言了!”如果有這種想法,可能會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到底是什麼,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獨立自營的喜憂

獨立自營的業者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就是當其他人在休息或是玩樂的時候,你也要有工作的心理準備;然而一旦工作稍微上了軌道,在一般上班族工作的時間,你不但可以睡午覺,也可以小息一下,更可以好好享受運動的樂趣。但是在玩樂的時候,並不能保證薪水還會一樣,而且也不能像喜虛報費用的員工,將自己玩樂的費用以交際費或是接待費的名義報銷。

金錢的來源隻有一個,所以支出隻能從自己賺取中扣除,我們真正想說的是這一點。也就是說,不管做什麼,應該先考慮自己的工作和責任。

就是說,不管做什麼,應該先考慮自己的工作和責任。

如果能想通這一點,那麼你會覺得這種生活充滿了令人驚喜的變化,而且非常自由。工作時好好工作,玩樂時好好玩樂,想充電時就去充電。

對於自我實現欲求型的人來說,沒有能像這種生活這麼自由的。而對某些人來說,這種生活是毫無限製、無法煞車的生活。所以成功的秘訣在於能否控製自己。

獨立自營的路線一旦走上軌道之後,應該就不容易放棄。這種生活不但帶勁,而且又很自由。一想到“上班族的時代怎麼會在意那樣的上司和同事呢?”就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是這種生活會因為作法的不同,在前方可能會有更大的“製約”和“牆”等著你。

其中之一就是稅金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隻要業績或是利益提高就覺得很高興。但是如果超過某個程度,就會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那麼拚命工作?”因為稅製是“利益愈多,累積的稅也就愈多”,所以到了某個程度,會變成為了繳納稅金而工作的情況。

還有一點是和大企業合作的例子,這樣的情況雖然安定,但是沒有“自由”。對大企業的客戶,你用心程度要比上班族對上司還要用得多。如果雇請員工,往往又要顧及員工福利。到最後,反而會思考“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才決定獨立的?”

〈四〉自主經營的行業選擇

共同經營的優缺點

獨立自營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就是共同經營。

共同經營比起自己一個人經營還來得有依賴性,而且資金上的負擔也不會那麼重。相反地,因為利潤要照入股人數分攤,所以比起一個人單獨出資經營的利益少。

除此之外,實際上最根本的問題是,通常四個人以上的共同經營方式,都不是做得很成功。

第一個問題就是,誰應該握有主導權,這是首先得要協調的問題,即使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出現,能夠帶領指揮大家,那麼就失去獨立自營的意義,這就顯得相當矛盾了。

所以兩個人、三個人共同經營的可能性最大。這種情況之下,每個人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例如:有營業實力的人、有技術的人或是財務專家等等,各司其職,應該就不會有領導人之爭了。

不管怎麼說,有一個前提是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基礎建立在共同經營者相互的信賴關係上。

不管一開始大家多麼誌趣相投地一起創業,但是如果業績一直毫無起色,彼此之間的關係就可能產生裂痕,導致分道揚鑣,甚至還會大打出手。

比較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因為主導權的爭奪和欲望衝突而導致反目成仇,也有因為員工人數增加,造成的派係紛爭。如果真的到了這種地步,那麼就失去原來創業的精神,開始陷入對立抗爭的泥潭。或許和經營者的個性也有關係,有些會漸漸聽不進創業夥伴的諄諄忠告,反而對那些逢迎拍馬的人所說的甜言蜜語欣然接受。到最後和夥伴疏遠,導致決裂。

當然彼此間的個性是否投緣也有很大的關係,也有例子是兩個人共同經營相當成功,友誼也曆久彌新的。

找尋讚助者

依筆者的經驗來說,即使大家都懷有善意,但是如果采取共同經營或是合作體製,事情可能無法順利。大家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對於別人的事情未必有耐心。即使對方有空閑的時間,但是另一方是否能坦率接受,也有可能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但如果沒有這樣的自尊心或是驕傲的話,獨立自營也是相當困難的,這顯得相當矛盾。還有其他獨立自營型態:

①有誌或是有想法,但是沒有資金的人。

②有資金,但是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

以②的資金為資助,然後開始進行事業這種形態。也就是所謂的“讚助者”,這種方式雖然也不錯:但是也有可能“讚助者”介入太多,造成和經營者之間的不愉快。

如果是“我一定要這麼做”、“雖然想這麼做卻沒有資金”的人,從現在開始,應該整理出具體的事業計劃或是企劃書,找尋讚助者。

當然讚助者不單指特定的個人,也可以是銀行或是大企業。特別是在這種金錢過剩的時代當中,有很多有錢人坐守錢山,卻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有句俗話說:“愈是有錢的人愈是小氣。”所以想要隨隨便便讓他們將錢拿出來,這種天真的想法也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如果能謹慎仔細研究計劃書和獲利的可能性,在金融方麵應該都可能獲得低利息貸款,這種優惠的條件,最近也相當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