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2、管仲與鮑叔牙(1 / 1)

春秋爭霸中先後出現了五個霸主,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指的是哪幾個呢?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不管哪一種說法,都有齊桓公,且齊桓公最先當上了霸主。

齊國在今天山東的北部。要講齊國稱霸,不能不說齊國的大政治家管仲,因為齊桓公稱霸要得益於他的輔佐。

管仲,字夷吾,穎上人。其人相貌魁梧,博古通今,有經天緯地之才。

管仲有一好友名叫鮑叔牙,他深知管仲之才,非常敬重他。兩人一起去經商,分錢時,管仲比鮑叔牙多拿一倍。鮑叔牙的隨從不服氣,而鮑叔牙說:“管仲並不是貪圖這一點金錢,隻不過家裏貧窮需要錢,我是自願讓給他的。”

後來管仲與鮑叔牙又同去領兵征戰,每次交戰時,管仲總是在隊伍後麵,撤退時,管仲又總在前麵。大家都嘲笑管仲膽小懦弱,而鮑叔牙說:“管仲是因為家有老母,他在奉養,並不是膽怯。”後來,管仲與鮑叔牙謀劃幾件事情,沒把事辦好,鮑叔牙說:“人人都有機遇,如果管仲能遇上好機會,一定會有大的成就。”管仲聽到後感歎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二人遂結為生死之交。

當時齊襄公有兩個兒子,長子糾,是魯妃所生,次子小白,是莒妃所生,皆為庶出。後來,管仲成了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成了公子小白的老師。

公元前686年,齊國發生了一起內亂,國君齊襄公被殺。在魯國的公子糾和在莒國的公子小白聽到父親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魯國國君決定親自護送公子糾回國即位。管仲對魯莊公說:“公子小白在莒國,莒國比魯國近,如果他先到齊國,對我們不利,不如我先帶一支人馬去截住他。”

不出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國的護送下趕回齊國,遇到管仲的攔截。管仲彎弓搭箭,對準小白,“嗖”地射出,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上。

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他哪裏知道,他射中的隻是小白腰間的帶鉤。小白大叫倒下,不過是他急中生智。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終於當上了齊國國君——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立即發兵攻打魯國,並且通知魯莊公,一定要魯國殺了公子糾,把管仲送到齊國治罪。魯莊公無法,隻好照辦。

管仲被關在囚車裏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差點要了我的命,我難道還能用他嗎?”

鮑叔牙說:“做臣子的各為其主。他拿箭射你,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多了。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用得著的人。”

齊桓公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赦免了管仲的罪,還用非常的禮節迎接管仲入朝,並且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

管仲任相後,深受齊桓公重用,得以大展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