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突然傳來曹操已死,其子曹丕已代漢稱帝、建立魏國的消息,並有謠言說漢獻帝已被害死。劉備是漢朝正統,現在又占有一隅之地,於是,他決定自稱漢帝,繼承漢朝正統,以收攏天下人心,然後再進攻東吳。這時,蜀中群臣也紛紛上書,向劉備勸進。公元221年,齊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一般稱為蜀漢,建年號為章武,以諸葛亮為丞相。劉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漢昭烈帝。
劉備稱帝後,準備出兵東吳,蜀中群臣大都加以諫阻。鎮軍將軍趙雲諫阻道:“現在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曹操雖然已死,其子曹丕篡漢盜國,應當順從民心,圖取關中,居高臨下以討凶逆之賊,關東義士必然投奔響應王師。不應置曹魏於不顧,先與東吳交戰,戰事一開,就難以平息了。”劉備不聽。諸葛亮見劉備決心已定,知道勸也無用,遂緘口不言。
劉備下令調集全國軍隊,準備出兵。他派人通知車騎將軍張飛,讓他率兵萬人會師江州。誰知張飛因脾氣暴躁,經常打罵將士,帳下部將張達、範疆不堪其苦,臨出發前,二人叛變,暗殺了張飛,拿著張飛的首級投奔東吳去了。劉備聽說後仰天長歎。
公元221年夏,劉備親自率領大軍,出巫峽、長江水陸並進,直撲東吳。孫權見劉備來勢凶猛,遣使向劉備求和。劉備誌在必勝,堅決不許。
蜀軍很快打到夷陵,從巫峽到夷陵有六七百裏,江岸兩側高山峻嶺連綿不斷。劉備在江岸南側沿路紮營,樹立木柵。他又命令水軍登陸,也在山林中紮營。劉備拉開了漫長的戰線,沿江設了幾十處營寨,表麵上聲勢浩大,實際上兵力分散,實力大為削弱。
劉備親率主力屯駐在夷陵亭。他數次派軍向東吳挑戰。吳軍主帥陸遜雖然年輕,卻深諳兵法,老成持重。他節製吳軍諸將,不許他們出戰。雙方在此相持了六七個月之久,蜀軍始終找不到機會跟吳軍交戰,時間一久,鬥誌逐漸渙散,劉備本人也放鬆了警惕。
公元222年6月,陸遜見蜀軍已懈怠,便命令吳軍火燒蜀營,發動猛攻。這時正是暑熱天氣,氣溫極高,再者蜀營多依林木而建,大火一燒,不可收拾。一時間蜀軍營寨和木柵全被燒毀,火光衝天,烈焰熊熊,吳軍趁火勢連破蜀軍40餘營。
劉備見大軍潰敗,知道難以抵抗,遂帶殘兵敗將退守馬鞍山,令軍士固守。陸遜命吳軍四麵圍攻,蜀軍士崩瓦解,又死萬餘人,屍體順江而下,幾乎遮滿江南。各種軍戒物資、船隻糧草,幾乎損失殆盡。劉備趁著夜色逃遁,命人燒毀鎧甲等物堵塞吳軍追路,方才逃至白帝城。
夷陵亭大敗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次失敗使他心情鬱悶,終於一病不起,後來病情加重,便急召諸葛亮到白帝城以托付後事。
劉備的兒子劉禪無政治才能,劉備希望諸葛亮能輔佐劉禪,維持基業不失、綱紀不墜,但又怕劉禪實在擔不起治國重任。臨終前,劉備流著眼淚,語重心長地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必然能安定國家,成就大事。如果太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不行,你可以替代他自己做皇帝。”
諸葛亮一聽劉備說出這樣的話,心如刀絞,泣不成聲地說:“我怎敢不盡心盡力,忠貞報國,死而後已!”
劉備又將劉禪召到床前,告誡他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像尊奉父親那樣尊奉丞相,和他共同治理好蜀漢。”
公元223年4月,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逝,享年63歲,後被追諡為昭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