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4、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1 / 1)

劉備病逝,劉禪年紀尚小,蜀漢國政大事一下全落到了諸葛亮的身上。此時,諸葛亮已有43歲,他從南陽一介布衣成為蜀漢國的丞相,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日日勤政,不敢有絲毫懈怠。夷陵亭兵敗,對蜀漢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鑒於此,諸葛亮決定讓民修養生息,發展生產。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治理,蜀漢國勢又開始發展強大起來。

公元225年,諸葛亮經過兩年的勵精圖治,感到國勢已得到恢複。為了進一步鞏固蜀漢政權,並為進取中原作好充分準備,諸葛亮決定在北伐中原前,先征服南中。

同年,蜀國南方諸夷發動叛亂。蜀相諸葛亮深知南中之事,不僅關係到蜀漢後方的穩定,同時也關係到北伐大業,就決心親自率軍遠征。

諸葛亮率軍由成都出發時,參軍馬謖等依依不舍地送別,諸葛亮向他詢問破敵之策。馬謖答道:“南中地勢險要偏遠,即使今天用武力打敗他們,大軍一退還會反叛。如丞相舉兵北伐曹魏,他們得知國內兵力空虛,就會加緊舉行叛亂。若用武力把他們趕盡殺絕,又非仁者之情。用兵的道理,應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希望丞相不要專用武力,要注意征服他們的心。”

諸葛亮聽了馬謖的建議,很高興,表示接受,因為這和他的想法一致。

諸葛亮兵分三路,沿途平定零星叛軍,主力行至益州郡。孟獲為叛軍頭領,為少數民族首領,在南中地區很有威信和影響。諸葛亮為了更好地解決少數民族和蜀漢政權的關係,消除南中時常叛亂的根源,使蜀漢在南中地區的統治能夠穩定下來,在以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的前提下,對深得“夷漢所服”的猛獲采用“攻心”戰術,下令軍隊在同孟獲作戰時不得傷害他,隻能生擒。

經過一次交戰,孟獲果然中計被擒。諸葛亮對他不殺不辱,為了使他降服,還有意在他麵前顯示一下自己士兵的戰鬥力,命令軍隊列成陣勢,親自把他領到陣前,說:“這樣的軍隊你能打贏嗎?”孟獲回答說:“以前我不知道你軍的虛實,被你用計打敗。現在我看過你軍的陣勢,了解了實情,不過如此。如果給我機會再戰,我是能夠取勝的。”諸葛亮見他還沒心服,就把他放了回去。

孟獲回營後,拖走所有船隻,據守瀘水南岸,阻止蜀軍渡河。諸葛亮乘其不備,從孟獲不設防的下遊偷渡過河,並襲擊了孟獲的糧倉。孟獲暴怒,要嚴懲將士,激起將士的反抗,於是相約投降,並趁孟獲不備,將孟獲綁赴蜀營。諸葛亮見孟獲仍不服,再次釋放。以後孟獲又施了許多計策,都被諸葛亮識破,又四次被擒,四次被釋放。

最後一次,諸葛亮火燒孟獲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獲。這一次諸葛亮又要放他的時候,孟獲確實感到諸葛亮智謀高超,又不是存心與自己為敵,也不是想把“夷人”趕盡殺絕;另一方麵,“夷人”也不願再打下去,他便心悅誠服地率眾投降了。

從此,蜀國西南安定,諸葛亮北伐再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