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後主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名叔寶,字元季。
在他當政的7年中,隻有很短一段時間政治比較清明,也許是他認為陳朝已經固若金湯,無須居家思危;也許是他受了身邊弄臣的蠱惑,不再宵旰憂勤,樂得縱情酒色,放浪形骸。總之,後主很快成了昏庸之君,剛即位時的朝氣已消磨殆盡,與以前判若兩人。
後主沈皇後的父親是儀同三司沈君理,母親是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之女會稽公主。她端莊賢淑,聰敏強記,涉獵經史,工於書翰,但羸弱多疾,雖貴為皇後,後主待她甚薄,惟張貴妃麗華得以寵冠後宮。
後來,後主在光照殿前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各高數十丈,連延數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等皆以檀木做成,又飾以金玉,當中鑲嵌珠翠,外掛珠簾,內設寶床、寶帳、服玩之類,瑰奇珍麗,自古未有。每有微風,香飄數裏,晨曦初照,光映後庭,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種值奇花異卉。後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三閣之間有複道相通,往來甚便。
除以上幾位妃嬪外,還有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涉嬡,袁昭儀、何婕妤等人,俱有寵。還以宮人袁大舍為女學士。後主每次飲宴,便命諸妃嬪與女學士、狎客等共賦新詩,互相贈答,擇其豔麗者譜成歌曲,選宮女千餘人習而歌之,以此為樂。常用的曲子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內容大多是歌頌張貴妃、孔貴嬪容貌姣好的庸俗之作,如“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之類。君臣酣飲,通宵達旦,以此為常。
張貴妃本是武將之女,父兄以織席為業。初入宮時,是龔貴嬪侍兒,後主一見鍾情,寵信無比,即位後拜為貴妃,生太子深。她發長7尺,油光可鑒,風神秀徹,顧盼生輝。每於閣中臨軒梳妝,宮中遙望,翩翩若仙。她又善於察顏觀色,有權術,後主每次宴請賓客,她便薦諸宮女參預其事,宮女們甚為感激,皆言貴妃之善。
其時後主怠於政事,百官奏事,都通過宦官蔡脫兒、李善度方能達於帝前,後主置張貴妃於膝上共同定奪。李、蔡所不能記者,貴妃一一疏理,一條奏折也不會遺漏。
貴妃借機幹政,朝中有何言論,有何大事,預先打聽清楚,告訴後主,後來大臣上奏,與貴妃所言無異。後主見她足不出宮闈,便能詳知一切,愈加寵信。於是宦官佞臣,內外勾結,縱橫不法,賣官售爵,賄賂公行,賞罰之命不出於中書省而出於後宮。甚至後宮犯法,也請貴妃在後主前說情,往往如願以償。
後主荒於酒色,不恤政事,引起了朝中正直之士的不滿。大臣毛喜屢次進諫,被貶出朝。右衛將軍兼中書通事舍人傅對施文慶、沈客卿等人飛揚跋扈、專製朝綱表示不滿,施文慶便誤陷他接受了高麗使臣賄賂,被下於獄中。他於獄中上書勸諫,後主大怒,下令將他賜死獄中。
吳興人章華在禎明初年上書進諫,後主收到奏疏,下令馬上將他斬首。朝中大臣見後主玩物喪誌,拒諫飾非,便都明哲保身,緘口不言,不肯再惹是非了。一個好端端的國家,被後主弄得危機四伏,麵對隋朝的進攻,陳朝滅亡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