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12、劉福通紅巾軍大起義(1 / 1)

元朝後期統治階級驕奢淫逸,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社會經濟陷入嚴重的危機,人民起義蜂起。

元代各族人民反抗蒙古統治者的鬥爭,大多利用具有宗教性質的秘密會社,當時北方民間最流行的秘密宗教是白蓮教。

韓山童以白蓮教主的身份宣稱:“明王出世”即“彌勒佛下生”。“明王”、“彌勒”是當時人民幻想中的救世主,隻要明王出世、彌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

公元1344年,黃河在白茅堤(山東曹縣境)決口,溢入運河,又淹了沿河的鹽場。朝廷於公元1351年4月令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征發汴梁(開封)、大名(河北大名南)等黃河南北十三路15萬民工及廬州(合肥)等地2萬多軍隊到河上服役。活動在永年、潁州(安徽阜陽)一帶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利用這一個時機,發動起義。他們一方麵宣傳“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並賦予這個宗教傳說以新的含義;另一方麵又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宣傳“山童實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國主”。

公元1351年5月,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潁州潁上縣的白鹿莊聚集了3000教徒,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幟,宣誓起義。義軍頭裹紅巾,人稱紅巾軍。

為了更有利於反元鬥爭,公元1355年2月,劉福通將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迎至亳州稱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

公元1357年,劉福通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分兵三路北伐;東路軍以占領山東的毛貴為主力,直插河北,指向元京城大都;中路軍由關先生(關鐸)、破頭潘(潘誠)為統帥,繞道山西,轉攻河北,形成對大都的迂回包圍;為了分散元軍對東路和中路的壓力,又組織了西路軍作策應,由李武、崔德等經潼關和武關入陝西。

紅巾軍三路進軍的同時,劉福通也於公元1358年5月攻占汴梁,把韓林兒從安豐(安徽壽縣)遷來,宣布以汴梁為首都。出現了北方紅巾軍全盛的時代。

之後,北伐各路相繼失利。在北伐各路失利的同時,宋都汴梁也受到元軍的圍攻。公元1359年8月,元朝察罕貼木兒部攻下了汴梁,韓林兒、劉福通撤退到安豐。公元1363年2月,張士誠部下大將呂珍乘機圍安豐,劉福通派人到朱元璋處調兵解圍,援軍還沒到達,劉福通已被呂珍所殺。朱元璋解安豐圍後,迎韓林兒到滁州居住。公元1366年12月,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到應天,在瓜步(江蘇六合東南)渡江時船沉,韓林兒淹死,以龍鳳紀年的宋政權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