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元朝的創建者。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忽必烈為藩王時,便熱心於學習漢文化。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裏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複吏治,恢複農業,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
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台遠征雲南,滅大理國。1258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帶領東路軍。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師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的消息傳來,忽必烈仍揮軍渡長江,圍鄂州(今湖北武漢),並率軍接應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台軍。這時,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裏不哥擅自征兵圖謀汗位,忽必烈立即采納漢人郝經的獻計,與宋約和,輕騎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擁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在中央設中書省,以王文統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設10路宣撫司,任漢人儒士為使。同年5月,阿裏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諸王擁戴下,稱大汗於和林。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托,出兵擊敗阿裏不哥。在與阿裏不哥激戰的同時,公元1262春,益都行省乘機叛亂,被忽必烈迅速鎮壓。叛亂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於是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如廢除漢人諸侯的世襲製度,削弱這些家族的軍權,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等,一方麵以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麵則對漢人嚴密防範。此外,又在各級政權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權,使與漢人官僚相互牽製。
公元1264年8月,忽必烈又改元為至元。經過數年的經營,新王朝的各種製度大體上確立下來。公元1271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定大都為首都。中央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複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製在一定的數額之內,並采取了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如立農司、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製抑良為奴等。但是,這個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製。這些製度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又積極著手消滅南宋的戰爭,公元1274年,命伯顏大舉伐宋。公元1276年,下臨安,公元1279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元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