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 6、奪門之變(1 / 1)

明英宗朱祁鎮即位之初,太皇太後張氏(仁宗朱高熾皇後)讓大臣楊士奇等主持政務,政治尚能維持清明,社會比較安定。

太監王振是英宗在東宮為太子時的心腹。王振為人狡黠,阿諛逢承的套路最為拿手,朱祁鎮年輕想玩,王振就想方設法讓這位小太子玩得痛快,所以二人感情十分融洽。英宗年僅9歲就即位,他讓王振掌管司禮監察院,但這時因太皇太後張氏的關係,王振還不敢放肆。公元1145年,張太後病死,王振就開始為所欲為了。英宗貪玩,他就趁機代表皇帝把軍政大權抓在手裏,代皇帝批閱奏章,模仿英宗的口氣任用官員。趨炎附勢的百官們尊稱他為“翁父”。

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十分強大,新上台的首領也先屢次率軍南侵,使得明朝連年邊警不斷。公元1449年2月,也先派使者2000餘人向英宗獻馬,為冒領賞惕,假稱有3000人。王振發現這一情況後,自作主張減少馬的價錢,為此也先和明朝交惡。7月,也先南侵,來勢凶猛,大同守軍出戰失利,塞外的城堡大多陷落。

邊報傳到京師,英宗即派駙馬都尉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出征抵禦。隨後,在王振的慫恿下,英宗作出了自己親征的決定。7月17日,英宗不顧眾大臣的勸諫,命朱祁鈺鎮守京師,隨即與王振及明軍50萬人到龍虎台駐營。8月初,大軍到達大同,聽說前方潰敗,就下令回師。8月13日,來到距懷來城僅20裏的土木堡,被瓦剌軍追上。被圍2天之後,王振被亂軍殺死,英宗被俘,明軍損失一大半。這就是史書上所稱的土木之變。

英宗被俘的消息傳到北京,明朝百官一片恐慌。太後下詔立英宗長子朱見深為太子,命英宗之弟王朱祁鈺輔政。在滿朝大臣的強烈要求下,朱祁鈺下令抄沒王振全族,同黨馬順等全部被殺。這時,瓦刺繼續南下,並且帶了英宗作為要挾。人心惶惶之際,大臣們提出必須另立皇帝以安定人心,兵部侍郎於謙等大臣請太後正式宣布讓朱祁鈺做皇帝。九月,朱祁鈺正式登上皇位,改元景泰,遙尊英宗為太上皇。

也先帶著英宗率大軍直指北京城,於謙等率軍誓死保衛。10月底,也先戰敗,率軍退出塞外。

瓦剌內部的脫脫不花汗不滿也先對明朝的攻掠政策,主張與明朝開展友好互市。公元1450年8月,英宗被釋回京。由於已有皇帝了,英宗隻能以太上皇的身份居住在南宮。景帝為鞏固自己的帝位,一麵對英宗嚴加監視,一麵廢太子英宗長子朱見深為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朝中有些官員為維護皇室嗣位的統序不予讚成,景帝卻一意孤行,不加理睬。一年多後,朱見濟病死,而景帝隻有一子,禦史鍾同等上疏請求複立朱見深為太子,受到景帝的懲治,皇太子問題因此被擱置不定。當時朝廷議論紛紛,有的大臣對景帝的行為非常不滿。

公元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武清侯石亨等考慮到景帝將不久人世,開始策劃讓英宗複辟,以謀求私利。他們找到太常卿許彬,許彬讚同,認為此舉可建“不世之功”,並提議找副都禦史徐有貞計謀。14日夜,眾人聚集在徐有貞密謀。徐有貞問,英宗是否知道複辟的事,石亨說一天前已經密告。

16日,正值有邊吏報警,徐有貞說:“應趁機以備急為名派兵進入皇宮,誰也不敢阻攔了。”於是密謀政變的眾人分別取走京城各門鑰匙。四鼓時分,徐有貞打開長安門放進千餘士兵,然後又把門鎖上。徐有貞率眾人奔向南宮,宮門牢不可開,命士兵用巨木撞擊,又派士兵翻牆入內,才將門打開,挾英宗奪門而出。於是一群人簇擁英宗進東華門,宮門衛士大聲嗬止,英宗說:“我是太上皇,有事見皇帝。”門衛便不敢阻攔。這樣,黎明時分,徐有貞在奉天殿擁立英宗登上帝位。

17日早朝,文武百官在朝房人聲嘈雜,深感奇怪。忽然諸門大開,徐有貞號令說:“太上皇複位了。”事出倉猝,大家感到十分意外和惶恐,隻得上朝向英宗朝賀。這時躺在病塌上的景帝隱約聽見鍾鼓齊鳴,大驚失色,問身邊的人,得知是英宗,無奈地說:“好,好。”英宗終於在回朝後的第七年複立了。曆史上稱這一事件為奪門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