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代溝(1 / 1)

我的女兒十三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許多事物她開始有獨立的看法,結果是,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不同見解。我知道這種不同是正常的。她是看電視、喝可樂、玩計算機長大的一代人。而我的少年時期,卻不幸碰上了據說是自然的災害,那個時期給我的最深印象就是饑餓。這就注定了我們必然會有各自的人生態度。我並不想拿發生在我身上的不愉快去教育她,隻是努力用一種寬容的態度去對待業已出現的分歧,希望通過講事實擺道理,至少達到求同存異的目的,巴望兩個人取得認識的一致。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上,這個方法也還有效,但我必須承認,不能取得一致的情況恐怕更多一點。對此我無法可想,我估計,這種兩代人之間的不一致,同時也發生在幾乎所有的家庭。

比如她特別喜歡邁克爾.傑克遜。這個美國黑人歌手確實唱得好,舞跳得尤其好,他的每個關節都仿佛與旁人有不同構造,能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古怪動作,載歌載舞,使一代美國青少年為之傾倒。我並不反對邁克爾.傑克遜,他的一首《拯救地球》不但音樂極美,簡直還很有教育意義;我反對的是女兒對他的著迷。在我看來,對無論哪位歌星著迷,都是不必要的,和可笑的。

因此當我看到她走路,做作業,甚至吃飯都要哼邁克爾,傑克遜,我就不能不覺得可笑,並且生氣。

我們就此進行了交流,探討,和爭論。實際上我們都在說自己的理由,就像說著兩件毫不相幹的事。未後我的女兒結論道:我們有代溝!她說得斬釘截鐵。她用代溝這兩個字很簡單地解決了我們之間的一切爭端,這兩個字使得所有的討論都變為沒有意義,無效,甚至多餘。

這兩個字還使我想起了自己。

我曾經正是以一種這樣的方法和態度,對待過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式的知識分子.他解放前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係,專業是建築結構。這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他一生的為人處事,正像他的專業一樣嚴謹,一樣老老實實。我的情況不同,剛進初中就搞文革,沒有正經讀過幾天書,務農,做工,我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長大的,我學習了許多他聞所未聞的經驗和能力。我們之間當然有不小的距離,對一些事和人的看法不盡相同。實在說,在不少問題上,我常常認為自己比他高明。有時我跟他講不清,就如同我的女兒現在對我一樣,我往往會懷著一種無端的得意,揚聲宣布:代溝!

以表示我們的交流從此無須進行下去。

我那時一點也不知道,從兒子嘴裏說出來的代溝兩個字,會使一個父親感到怎樣的失落,與蒼涼。現在我知道了,因為現在我也是父親了,我終於嚐到了那種失落與蒼涼。

回想起來,我當時在很多事情上,根本不比父親高明。父親有父親才有的智慧。我不過有一點年青人的衝動和偏激罷了。我是那樣的武斷,那樣的固執,這使我一想起來就後悔莫及。

我的女兒將來會不會後悔呢?

我希望她不會。就是說,我希望在我們的一切歧見當中,她是正確的一方,我是錯誤的一方,那樣她就不會感到後悔了。後悔是很不好受的。但對此我一點把握沒有,有把握的是,我們肯定各有對錯。

而且,我並不希望女兒什麼都言聽計從,變得跟我一樣。跟我一樣有什麼好呢?女兒毫無疑問應該比父親好,也一定要比父親好,我願意她比我走得更遠,願意她踩在我的肩上,飛得更高,因為我是父親。

假如我和女兒之間沒有代溝這個東西,她完全按照和依賴我的意願生活,那我同樣也會感到失落與蒼涼,或許是更大的失落與蒼涼。我會覺得她沒有長進,毫無創見,我將為她的平庸而沮喪不已。

這麼一來,我就有了另外的擔心。我擔心自己真的已經老了,思想僵化,跟不上時代,擔心我對事物的看法,於她隻是一種有害無益的束縛,從而影響和妨礙她走到我所希望的更遠更高的地方去。

我真是左右為難。

我隻能承認兩代人之間的客觀差異,並為此而欣慰,因為正是由於這種差異,我們這個世界才如此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