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第一個“現代君主”的抱負——19世紀中葉埃塞俄比亞西奧多二世的改革(1 / 1)

埃塞俄比亞在19世紀中葉麵對歐洲殖民主義的侵略和深刻的社會危機,為拯救國家於危亡,也像其他亞非文明古國一樣進行了一次改革。這就是著名的西奧多二世改革。

西奧多二世原名卡薩,約生於1818年。他出生在埃塞俄比亞西北部誇拉的一個破落封建主家庭。卡薩早年曾在修道院學習,後因躲避戰亂跟隨母親生活。當時國家四分五裂,內戰頻繁,許多被迫流離失所的農牧民嘯聚山林,反對封建貴族的統治和剝削。卡薩長大後,也成為當地一支農民軍的首領。1852~1853年,他率領軍隊征戰南北,先後打敗了在貝格姆提爾地區戈賈姆和提格雷的封建統治勢力,力克有名的孟倫王後、阿裏公爵、戈舒侯爵和威比侯爵等人。1855年,卡薩在古城阿克蘇姆加冕稱帝,自命為埃塞俄比亞皇帝,叫西奧多二世。自此,埃塞俄比亞的曆史開始了一個新的時期。西奧多二世首先繼續努力完成統一埃塞俄比亞的大業。1856年,他經過周密的備戰,打敗了當時最大的封建割據勢力紹阿,終於結束了長達100年的王侯紛爭時代,使埃塞俄比亞恢複了統一和穩定,開始走上中興之路。

西奧多二世著手進行富國強兵的改革;在政治方麵,力圖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采取措施削弱各地諸侯的權力,加強皇帝的絕對權力。在地方上,由皇帝任命的總督代替往日割據一方的諸王。任命的總督都來自貴族階層,且對皇帝忠誠,並有較強的統治能力。設置的法官有獨立的執法權力。總督和法官領取的薪俸按規定標準取得,不得在管區內私自占有土地和其他財源。這些強有力措施既加強了中央的權力,又緩解了同舊貴族的矛盾,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在經濟方麵,他擬定了發展經濟的計劃。在稱帝之初就確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要求人民恢複自己祖輩的行業,商人開店鋪,農民務必務農。為了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對稅收製度也進行了一些改革。由中央統一掌管國家的全部稅收,減輕農民的捐稅。廢除政府官員和軍隊由當地農民俸養的蓋爾巴製。為消除發展貿易的障礙,減少國內各地設置的關卡,減免多如牛毛的關稅。廢除奴隸貿易,大力修建道路以利於發展貿易。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埃塞俄比亞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複和發展。

在軍事方麵,他建立起一支統一強大的軍隊,代替了昔日諸侯的私兵。新建立的軍隊不僅人數較多,又有較好的紀律。他在埃塞俄比亞曆史上第一次實行士兵薪給製,不讓他們依靠土地剝削、掠奪農民為生。為加強軍隊的武器裝備,提高戰鬥力,西奧多二世除了大量購買歐洲的火器外,更加重視引進歐洲的技術和人才。用優厚的報酬聘請法國、德國技師來埃塞俄比亞工作,要求本國人員立誌向他們學習技術,以備將來獨立承擔工作。在歐洲技術人員的協助下,埃塞俄比亞的工人製造武器武裝了本國軍隊。例如,他們鑄造出了12門青銅大炮,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教會在埃塞俄比亞是最大的封建主,是造成國家長期分裂的一大因素。西奧多二世對教會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頒布法令,收回了一部分教會占有的土地,對其餘的土地也同樣征收捐稅。後來,又規定了教堂最多擁有的土地數量。超過者予以沒收。為了進一步削弱教會勢力,實行了國教政策,維護基督教惟一真神教派的正統地位,努力清除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西奧多二世的改革不僅結束了國家分崩離析的局麵,努力建設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而且也使國家逐漸擺脫了落後的困境,經濟也開始有了發展,對於鞏固新建立起來的統一政權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埃塞俄比亞的曆史學家們稱他為第一個“現代君主”。

這些改革政策觸犯了貴族階級的既得利益,因而遭到國內反對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反動勢力的激烈反對,同時,也遇到英國殖民主義者的阻撓。英國力圖保持埃塞俄比亞的封建分裂局麵,以便於它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和控製。英國人暗中支持封建諸侯,唆使他們公開發動叛亂,反抗西奧多二世,顛覆中央政權。對教會的改革措施也引起了教權與皇權的衝突。再加上政府發動對不順從的封建主進行的討伐,增加了農民的捐稅負擔,使很多農民怨聲載道。

國內封建諸侯紛紛發動叛亂,擁兵自立。英國利用這個時機,於1867年發動了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英軍32,000人在祖拉港強行登陸,得到各地封建割據勢力的支持。西奧多二世率部進行了英勇抵抗,終因力量懸殊而遭到失敗。1868年4月間,西奧多二世率領餘部死守馬格達拉平頂山上的城堡,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搏鬥。在英軍大炮猛轟下,城堡被毀,他見大勢已去,英勇自盡。

西奧多二世從事的統一和實現埃塞俄比亞富國強兵的事業雖然被英國的侵略所打斷,但埃塞俄比亞人民把他看成是抵抗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稱他為“馬格達拉的雄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