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環境保護(1 / 2)

一、環境狀況

80年代以前,由於缺乏有效管理,天然森林過度采伐,使森林資源遭到破壞,加之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幹旱少雨及草場過牧等原因,至2000年,導致草地“三化”(退化、沙化、鹽漬化、)麵積達202萬畝,土地荒漠化麵積達31萬畝/年,一、二級溝壑總數9621條,溝壑密度1.9公裏/平方米,水資源嚴重匱乏,且利用率不高,耕地變劣,風沙災害頻繁。水土流失麵積達4067平方公裏,且大部分地區土地侵蝕度已超過2500噸/平方公裏;哈溪、抓喜秀龍、炭山嶺、朱岔等鄉鎮因大規模采金,河床被毀,水資源受損,生態環境失衡,引發了降水量減少,地表徑流量減少,雪線上升,自然災害增多,城市周邊汙染嚴重。

2000年,全縣有24戶企業汙染嚴重,汙染源主要為煤炭、石膏、建材、冶金等行業,主要有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汙染。1989~2000年,全縣各類汙染物累計排放量分別為廢水636萬噸,廢氣83.1億標立方米,固體廢物318萬噸。14種主要控製的汙染物年均排放量分別為煙塵341.7噸,工業粉塵915噸,二氧化硫275噸,化學需氧量(COD)78噸,懸浮物100噸,硫化物0.5噸。7種有毒有害物、石油類、氟化物等均無排放。主要汙染物淨化處理量分別為廢氣51億標立方米,年均4.25億標立方米,廢水330萬噸,年均27.5萬噸: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21.4萬噸,年均1.78萬噸。

隨著城鎮規模的擴大和機動車增多,汙染物排放量逐年加大。1990年全縣廢水和廢氣排放量分別為17萬噸和3.6億標立方米,至2000年廢水和廢氣排放量分別為61萬噸和7.9億標立方米,汙染相對集中在華藏寺、石門、炭山嶺地區。受廢水汙染較重的是金強河和金沙河。縣城生活垃圾排放量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固體廢物產生量達5.84萬噸。

2004年,全縣廢水排放總量288萬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總量69萬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24%,生活廢水排放總量210萬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76%;廢氣排放總量7.9億標立方米,其中工藝廢氣排放總量4.22億立方米,占廢氣排放總量的53%,燃料廢氣排放總量3.68億標立方米,占廢氣排放總量47%;工業固體廢棄物產量15萬噸,排放量分別為煙塵430噸,工業粉塵700噸,二氧化硫350噸,化學需氧量800噸,氨氮50噸,工業固體廢棄物5萬噸。

二、環境治理

1991年,開始推行由政府負責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製。1995年,天祝縣被甘肅省環保局列為環境監理試點縣,製定了《天祝縣環境監理試點方案》,當年通過省級驗收。自1996年起,逐年對全縣68個排汙單位進行排汙申報登記,發放排汙許可證。1997年,對天祝煤礦、天祝建材廠、華藏冶煉廠等24戶重點排汙單位的汙染源排放口進行規範化整治。同年,縣政府製定了《天祝縣建設項目噪聲達標區實施方案》。在每年“中考”和“高考”期間,對全縣的生活噪聲和建築施工噪聲重點進行控製。同年,成立天祝縣人民法院駐縣城建環保局執行室,環保工作走向法製化。1999年,成立天祝縣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領導小組,製定了《天祝縣2000年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工作實施方案》。至2000年,全縣累計投入汙染治理資金455.91萬元,重點治理了天祝建材廠汙水及水泥生產線粉塵,縣醫院汙水、縣水暖站及天祝煤礦鍋爐煙塵、噪聲。在41家工業企業中有38家企業實現了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達標排放率達95.12%,年均消減汙染煙塵12噸,二氧化硫4.5噸,工業粉塵39噸,化學需氧量(COD)14噸,固體廢物1萬噸。

2001年以來,全麵實施藍天、碧水、清潔、安靜、生態保護五大工程,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至2005年,全縣累計實施環境治理項目32個,投入環保治理資金1107.7萬元,完成了華藏寺鐵合金廠、玉通鐵合金、聯鑫鐵合金廠、石門河水泥廠、天祝建材總廠等重點汙染企業的治理,主要汙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消減,為新建工業企業項目騰出了環境容量。實施了《天祝縣煙塵控製區實施方案》,建成煙塵控製區麵積0.81平方公裏,占建成區麵積的27.9%。同時分期分批逐步淘汰和更新了19台超標排汙的小、散燃煤鍋爐,有效控製了城區大氣汙染;製定了《天祝縣集中飲用水源地管理辦法》,加強了集中飲用水源地的環境管理,保障了城市飲水安全;完成縣城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的項目申報工作;加大對城區醫療廢水、醫療垃圾的治理,縣醫院、縣藏醫院兩家醫療單位已建成醫療廢水淨化裝置,嚴格城區內醫療垃圾的收集、運輸、儲存、焚燃等環節,有效防止二次汙染;集中整治縣城噪聲,重點對各建築工地、鐵木器加工點、商業門店進行檢查,有效地遏製了噪聲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