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工商行政管理(1 / 2)

一、農貿市場管理

1952年4月,在安遠設立了“三、六、九”集市。1954年12月,安遠舉辦了物資交流會。1962年,全縣有4個不定期集市。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集市貿易關閉。1979年後,集市貿易重新恢複,至1988年,全縣固定農貿市場主要有華藏寺、打柴溝、安遠、哈溪、炭山嶺和打柴溝牲畜交易市場。各集市(不含牲畜交易市場)均配有專職市場管理員1至2人,負責市場管理。

二、各類市場整治

文化市場1989年起,開始對舞廳、卡拉OK廳、電子遊戲廳、網吧依法進行清理檢查,對違法違規經營的歌舞廳、電子遊戲廳和網吧分別給予取締、停業整改和罰款處罰,查繳非法出版物,色情淫穢圖書、圖片、光盤、錄像帶、卡片和撲克牌。

醫藥衛生市場自1990年始,查處銷毀假冒偽劣中西藥材,取締無證經營醫療機構。配合有關部門對濫采亂挖和非法交易冬蟲夏草等藥材的行為進行治理,查處非法收購者,遣散采挖人員。

農資市場從1991年起,對農用生產資料市場進行治理整頓。2005年,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建立護農聯係點,查繳假冒偽劣化肥、農藥、地膜、種子等,取締非法經營或無證經營門店,為受害農民追補了損失。

糧油市場1990年起,對糧食和食用油市場開展經常性監控,查處違章經營戶(點)。2003年起對糧油經營中的陳化糧銷售進行全程監控,防止陳化糧流入食品市場。在節日市場整治中,把重點放在糧、油、豆製品等商品,查處摻雜使假、以次充好、銷售過期黴變、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違章行為,取締無證加工窩點。

旅遊市場自2001年起,對石門溝、金沙峽等旅遊景點的經營進行整頓監管,對服務不規範、服務設施存在的消防等安全隱患進行跟蹤整治。

此外,對日用百貨、煙酒、食鹽、煤炭、易燃易爆品等市場進行不間斷地清理整治,查獲、銷毀了一批假冒偽劣和過期商品,並開展了“無假冒偽劣商品一條街”活動。

自1992年起,成立“打假”辦公室,查處了一批較重大的經濟違法案件,維護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2004年,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被命名為全國工商管理係統先進集體、全國工商行政管理係統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省級文明單位。

三、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1953~1964年,工商企業登記由工商聯辦理。1979年12月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後,主管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在全麵普查登記的同時,加強了對工商企業的正規化管理。對無故拖延填報《年檢報告書》、違反管理法規和不按期換照的企業進行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的處罰。

1999年對軍隊、武警部隊、政法機關所辦企業進行清理整頓,注銷、吊銷軍辦企業6戶,注銷政法機關所辦企業9戶,變更政法機關所辦企業7戶,基本完成了軍、警、政法辦企業的“脫鉤”工作。2005年,登記的各類企業439戶,其中法人企業101戶,注冊資金20436萬元。

內有國有企業85戶(法人企業28戶);集體企業227戶(法人企業37戶);股份合作製企業3戶(其中法人企業2戶);公司124戶(法人企業34戶)。

四、個體工商業管理

1951年,全縣有個體工商戶30戶。1954年,發展到345戶,從業人員552人。1958年,個體工商業者進入合作店(組)。是年,全縣合作店(組)又全部合並到國營商業。1968年合作店(組)關閉,個體工商戶被取締,財產、商品由國營商業接收。

1978年後,個體工商業得到恢複。至1988年,全縣個體工商業戶數達到1350戶、從業人員2284人,注冊資金339.13萬元,年營業額690.21萬元,商品零售額581.82萬元。其中城鎮266戶、482人;農村1084戶、1802人。

1989年,對個體工商業進行規範化管理。對經營專業戶納入管理,進行重新登記、換發營業執照和清理整頓。

1994年,製定了《天祝藏族自治縣關於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意見》,編製了《天祝縣“九五”及到2010年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規劃》;1997年,縣政府發布《關於加快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保證了個體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