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廣播影視(1 / 1)

一、機構設置

1951年2月,自治區以一部“長江牌”直流收音機建起收音站。1956年3月,天祝縣廣播站成立,1976年4月6日,縣廣播事業管理局成立,1982年改名為縣廣播事業局。1978年9月,天祝縣電視差轉台建成,覆蓋半徑15公裏。1989年,建成毛毛山微波台;1995年,建成“天祝人民廣播電台”,1998年,“天祝人民廣播電台”和“天祝縣有線廣播電視台”合並更名為“天祝藏族自治縣廣播電視台”。2002年1月,天祝縣電影公司整建製劃歸縣廣播電視局管理,5月,縣廣播電視局更名為天祝縣廣播電影電視局。至2005年,局屬科級單位有廣播電台、電視台、毛毛山微波台、網絡中心。

二、設施建設與服務

1995年,建成縣城區域性有線電視網,當年發展用戶2000戶。1996年,建成天堂、東大灘、賽什斯、石門、西大灘等5座衛星地麵收轉站,轉發中央一套電視節目。同年,建成安遠、錢寶、朵什、祁連、賽什斯5個鄉鎮有線電視網,發展用戶700戶;擴大城區有線電視網,延長改造主幹線路10公裏。1998年,建成毛毛山多路微波農村有線電視係統工程,傳輸12路電視節目,覆蓋安遠、抓喜秀龍、打柴溝、華藏寺、錢寶、石門等鄉鎮,發展用戶6000戶。同年,在縣城有線電視傳輸網中開通了中央台四套加密頻道,縣城有線電視節目由12套增加至16套。1999年,建成華藏寺至炭山嶺74公裏長的光纖同軸電纜混合網(HFC)工程,傳輸18套電視節目、1套廣播節目,覆蓋華藏寺、炭山嶺、石門及天祝煤礦、天祝建材廠等,當年發展入網用戶3000餘戶。同年縣電視台節目點對點微波傳送至毛毛山向全縣發射。2000年,加裝了毛毛山多路微波管理係統,2005年,建設了華藏寺至炭山嶺廣電光纖技術改造及延伸工程,架設炭山嶺至賽什斯46公裏長的光纖傳輸主幹線。2006年底,全縣廣播混合覆蓋人口21.14萬人,混合覆蓋率91.5%。電視混合覆蓋人口21.6萬人,綜合覆蓋率93.8%,有線電視網絡通達13個鄉鎮71個行政村210個自然村,城鄉有線電視用戶18000多戶。

三、廣播節目設置

天祝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除播出藏漢語《天祝新聞》外,開設有《社會之窗》、《農牧區之聲》、《走向市場》、《相約周末》、《報摘新聞》、《華銳縱橫》、《小說連播》、《雪域文藝》等專題專欄節目。2001年,增設《一周要聞》。服務類節目有《節目預告》、《天氣預報》、《廣告》等。

天祝縣藏語廣播事業起步於50年代。90年代末,縣電台成立了藏語部,實行采編播一體化,每周播出4次5小時。2001年,實施“西新工程”新聞類節目設置《天祝新聞》、《新聞譯報》、《今日雪域》等欄目,對象性節目設置《教育園地》,知識性、服務性節目設置《科技之光》、《健康之聲》,文藝節目有《每周一歌》。2003年,開辦了《科學與生活》、《道德與法製》、《華銳風情》等欄目。

四、電視節目設置

天祝縣1992年開辦電視節目,轉播央視一套、甘肅電視台一套電視節目外,開設少量的自辦節目,每天播出2小時。1995年7月,天祝縣有線廣播電視台開始試播。設置有《華銳縱橫》、《天祝經濟》、《華銳風情》、《科技天地》、《生活平台》、《一周要聞》、《熒屏導視》、《點歌台》、《每周一歌》、《雪域文藝》、《周末大觀園》等欄目。藏語電視節目每周播出1次45分鍾。2003年開設互動點播頻道。2004年,設置《今日華銳》、《百姓生活》兩個專欄節目。

2001年4月,對藏語節目進行全麵改版,除播出藏語《天祝新聞》外,新創辦藏語《華銳風情》、《雪域文藝》兩個欄目,2004年設置《雪域風》欄目。

五、電影放映、發行

1953年,甘肅省牧區文化服務第三隊來天祝,巡回公映影片。1958年,省牧區文化服務第三隊劃歸天祝,改名為天祝縣電影一隊,1959年1月,組建了縣電影二隊,1978年全縣有30個放映單位,共放映電影5889場。1989年,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縣財政差額補貼,1992年,停止財政補貼。1990年5月,公司遷至新縣城華藏寺,共有職工20人。1995年8月,天祝影劇院建成投入使用,年放映電影250多場次。2001年12月,電影公司整體出售給私人經營。2002年1月,整建製劃轉縣廣播電視局管理,負責全縣的電影放映,同時參與多種經營。2003年,開始實施2131工程,即在21世紀一個村一月看一場電影,至2006年底,共放映電影8000多場(次)。天祝縣被評為全國、全省農村電影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