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概況
(一)科技機構與培訓
1988年,縣屬科技事業單位有農牧機械站、草原監理站、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經營管理站、農業廣播學校、種子公司、水土保持站、二道墩草原試驗站、水利工程設計室、林木病蟲害防治站、林業工作站、林木種子站、林業勘察設計隊、城鄉建設設計室、環境保護辦公室、地震辦公室、標準計量管理所、農村能源辦公室、計劃生育指導站、401站、婦幼保健站。全縣農、林、水、牧、工、商、科、教、文、衛等部門有技術幹部1578人,占幹部總數的57.72%。其中高級職稱29人,中級職稱272人,初級職稱978人。1983年後科技普及培訓每年達0.6~2萬人(次),正規培訓每年約在800~3000人(次)。1989~2000年,對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特別是對鄉鎮長進行科技講座和培訓,累計達2010人(次)。1999年11月,天祝縣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先進縣(市)”稱號。2000年後,先後有2510多人(次)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外出學習和參加各類專家講座;引進高技術人才160多人。“八五”以來,通過自學和聯合辦學形式,共開設32個專業,參加繼續教育人數6652人;縣職業中學、農廣校、衛生學校等培訓農村各類技能人才1480多名;通過送科技下鄉、科技活動周、科技特派員下村服務、“1230”工程(每戶有一名懂科技、會管理的明白人,每戶掌握兩門以上實用技術,全縣普及30項新技術)等多種形式對全縣農牧民進行農業、林業、畜牧業、節水、農機、農畜產品加工等方麵的適用技術培訓,年均培訓4.5萬人次,骨幹培訓2000多人,技術入戶率達96%。建立科技示範村50個,科技示範戶5000戶。至2005年,全縣農、林、牧、水、科、教、文、衛等部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892人,其中高級職稱105人,中級職稱986人。
(二)科技管理與普及
1988年以前與省內外大學院校,科研院所等進行的科技協作項目主要有:
甘肅高山細毛羊基地在甘肅省家畜改良站協助下建成;高山草原中間試驗由甘肅農業大學主持、協作進行;冷涼灌區小麥豐產栽培試驗得到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的支持;農牧業資源調查與區劃在蘭州大學地質地理係、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配合下完成;白犛牛保種選育在甘肅農業大學畜牧係協助下完成。
1986年引進西北鐵合金廠、白銀公司的礦熱電爐設計技術,生產矽鐵、矽錳合金;1988年引進蘭州鋼廠鉻鐵生產技術。
1989~2005年,共實施了174項科技項目。其中農業49項,林業24項、畜牧業62項、水利4項、其它35項。
從1989年起,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進行科技協作開發,至2000年底,共實施開發了20項項目。“十五”期間,主要實施了“雜交油菜製種”、“天祝白犛牛種質資源保護”
、“牛羊肉精加工製品技術研究及應用”、“天祝縣天然草場恢複與建設”、“高原反季節食用菌生產”等科技項目。
1998~2005年底,科研成果共有81項,其中省(部)級14項、地(廳)級45項、縣(處)級22項。
二、地震監測
(一)機構與設施
1989年,縣地震辦公室升格為科級建製,隸屬縣政府辦公室。1998年更名為縣地震局,隸屬縣人民政府領導。2005年,有專業技術人員10人,其中副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4人,全縣建立測報點3個、宏觀哨8個。2003年,開通了地震信息通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