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鞘嶺,藏語稱哈香日,位於縣境中部,屬祁連山東延冷龍嶺分支,東西長約17公裏,南北寬10公裏,主峰大窪頂海拔約3562米,是典型的高山草場。年均氣溫-2.2℃,無絕對無霜期。史書記載烏鞘嶺有“炎天飛雪”的景觀,今亦常見。雖無奇險峻峭之處,卻顯巍然雄渾之勢,是河西走廊咽喉地帶,古絲綢之路要衝。國道312線和蘭新鐵路翻山而過。嶺脊有韓湘子廟遺址,漢、明長城及烽燧墩翻越山嶺,蜿蜒西去。其南北兩山在每年5~9月份分設有帳篷式接待點,提供餐飲、歌舞表演。2004年在嶺上修建了佛塔和碑亭,以作標誌。
(七)祁連布爾智風景區
布爾智為藏語,意為寬闊富樂。位於祁連鄉,東北距武威市40公裏,距天祝縣城172公裏,縣鄉公路與國道312線相接。從武威乘車到祁連林場,前行5公裏即可抵達布爾智風景區。主景區草原森林麵積187.5公頃,境內雲杉、圓柏、青楊分布均勻,金露梅、高山柳環繞喬林,空氣清爽宜人。其中幹杆溝、柏木掌、太湖石、獨山頂、賽什頂、三角樓等處的自然景觀更為奇異。
(八)冰溝河風景區
冰溝河位於祁連境內的祁連林場林區,距武威市35公裏。景區內水草豐美,森林茂密,懸崖壁立,巨石遍地,環境優美。自然景觀有牛心山、回音壁、毛老鴰溝、冰溝天池、冰溝河等,人文景觀有水母娘娘廟。建有冰溝河風情園接待遊客。
(九)夏瑪風景區
位於天祝縣東北部的西大灘鄉,區域內林海茫茫,草原寬闊,植被茂密,流水清澈,民風淳樸,是天祝白犛牛的保種選育基地。有夏瑪寺、二郎池、毛毛山、跌水、大峨博灘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祭池、祭峨博、賽馬會等民間節會。
(十)草原風景區
抓喜秀龍草原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40公裏。西、南以馬牙雪山為靠山,北麵以烏鞘嶺為屏障,東與鬆山草原遙遙相望,金強河縱流全境,地勢開闊,草原廣袤,水草豐美,高原牧場特色十分顯明。天祝白犛牛和甘肅高山細毛羊群隨處可見。地勢平緩,地域遼闊,景色秀麗,是放牧、遊玩、賽馬的理想場所。建有紀念十世班禪大師的柔旦尕擦寺。
鬆山草原位於縣城東部,距縣城30多公裏,屬幹旱草原植被,主要為草本植物和灌木。地勢平緩,地域遼闊,眼界寬廣,羊群如雲,牧歌聲聲,農曆五六月份,常舉辦賽馬會。
旦馬大水灘風景區位於旦馬鄉大水河流域。風景區有水草茂盛的大水灘草原、高聳入雲的阿尼萬智峰(漢語俗稱幹沙鄂博,海拔4491米)、清徹的大水河、莽莽的林海、古老的大水上寺、高原山莊及細水河朝陽山下的章嘉柏等景觀。
(十一)觀賞類動植物資源
觀賞動物有天祝白犛牛、岔口驛馬、白臀鹿、馬鹿、雪雞、青羊、藍馬雞等,其中天祝白犛牛屬世界珍稀品種。觀賞植物主要有油鬆、樺樹、高山紫杜鵑、青海雲杉、祁連圓柏、金露梅、銀露梅及山花野果。
三、人文類旅遊資源
(一)藏傳佛教寺院
天堂寺位於縣境西北角的天堂鄉,距縣城94公裏,居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始建於唐代。極盛時期占地1500多畝,建築輝煌,規模宏大。寺內壁畫、堆繡和酥油花設計嚴謹,技藝精湛。有佛家視為至寶的舍利佛骨為內髒的釋迦牟尼大佛像、薩迦時代的彌勒、無量佛塑像,裝有釋家尊者手指的土塔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塑像、壁畫、唐卡、經典、法器等。古建築物有賽義囊和大經堂遺址,陸續新建的建築物有彌勒殿、龍王廟、密宗殿、時輪大經堂、文殊殿。1998年,信教人士捐資修建的千佛殿,高23米,內置18米高的木雕宗喀巴大師佛像一尊,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製宗喀巴像,另有4000尊小型佛像。寺後絕壁有一石洞,係宗喀巴大師弟子華銳堅參巴苦修之地。
石門寺位於石門鎮,距縣城13公裏,建於明崇禎初年。清順治九年(1652),五世達賴進京途中曾到石門寺講經;康熙六十年(1721),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重修石門寺並任過法台多年。保存的珍貴文物有五、六世達賴遺物和明代石浮雕像光明女佛等。
華藏寺位於縣城,建於清代,興盛時規模宏大,後幾度被毀,80年代重新開放後建有大經堂1座,僧舍1院,是縣城信教民眾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