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名優特產(1)(1 / 3)

一、天然產品

(一)天然白犛牛

天祝白犛牛,藏語統稱“華銳諾噶爾”,屬優良畜種,在全國乃至世界犛牛品種中屬珍稀地方類群。因其全身皮毛純白如雪,主產於天祝而得名。2000年,被農業部列入18個國家級重點保護畜禽品種之一。至2005年,全縣白犛牛4.25萬頭,占犛牛總數的47.33%。

(二)岔口驛馬

岔口驛馬是天祝古老的地方品種,是由“漢唐馬”繁衍至今的優良地方品種。天祝縣為主要產區,主要分布在鬆山、抓喜秀龍、石門、打柴溝、安遠、炭山嶺、哈溪、西大灘和毛藏等鄉鎮。因天祝各族人民有選育走馬的習慣和經驗,岔口驛又為西部古驛道必經驛站之一,明代在此設茶馬互市,後發展為賽馬和馬匹交易地,每年農曆“二月二”在岔口驛舉辦賽馬暨物資交流大會,岔口驛馬因此而得名。

(三)藏獒

藏獒是青藏高原的一種優良狗種,體壯,個高,性情凶猛,被毛豐厚。天祝縣毛藏、天堂、朱岔、炭山嶺、西大灘、抓喜秀龍等鄉鎮有悠久的豢養曆史。因未得出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民間教養的藏獒品種退化,數量劇減。為保護藏獒品種資源,天祝縣成立藏獒保重繁育中心,保護和發展優質藏獒品種。

(四)天然野生菜係列

天祝有名的野生菜類有蕨菜、鹿角菜、柳花菜、狼肚菜、野蘑菇、石蔥、野韭菜、筒筒菜、雞冠菜、水皮、野胡蘿卜(俗稱賽人參)、蕨麻、天生菜、苦苦菜、石花菜、冬蟲夏草等數十餘種。

蕨菜又稱龍爪菜,分綠菜、紅菜、紫菜等,天祝蕨菜為綠菜,盛產於天祝三峽及大通河流域的森林之中。

狼肚菜屬稀有名貴真菌類,因形似狼肚得名,除味美可口外,且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其製作和食用方法與蘑菇相同。

鹿角菜生長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為多年生須生植物,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無機鹽及粗纖維,營養豐富,可增強消化功能。

柳花菜又名綠木耳,生於高原柳樹之表,為真菌類。

(五)豐富的藏藥資源

藏藥材主要有動物類、植物類、礦物類及水火製品類。動物類主要有黑黃牛角、犛牛角、狼舌、水獺骨、鹿血等百餘種;植物類主要分草本類、木本類及菌藻類三大類,主要有獐牙菜、虎目草、青木香、沙棘果、枸杞子、杏仁、夏芫、川菇等二三百種;礦物泥土類分礦物類、泥土類、鹽堿類三大類,主要有鐵礦石、紅銅石、朱砂、禹糧土、泥皮、石灰、堿土、水鹽等近百種。

二、人工產品

(一)國寶級文物銅犛牛仿製品

1997年,天祝縣文化館開始進行國寶級出土文物銅犛牛的仿製,當年試製成功第一批銅犛牛仿製品3個類型,即原件的1/8、1/12、1/24。1998年10月,天祝縣銅犛牛複仿製廠正式建成投產,已開發出複仿製產品達49種,至2000年底完成產值100多萬元。2001年後,銅犛牛複仿製年產達1000件。

(二)白犛牛肉類食品係列

1998年,天潤旅遊開發公司依托當地白犛牛等優勢特色資源,開發了白犛牛肉類食品係列,如香醬牛肉、香熏牛肉、精分割肉、牛五珍、牛蹄筋、白犛牛骨髓壯骨粉、油茶粉等。

(三)特色工藝製品

開發出牛尾拂塵、牛絨係列製品、牛角梳子、牛羊頭工藝製品等,為旅遊商品。

(四)藏酒係列

天祝酒廠、天池酒廠注重藏酒開發,以青稞為釀酒原料,開發出藏酒、藏聖酒、藏香春等濃香型係列白酒十幾個品牌。

(五)藏藥製劑

藏醫藏藥很早以前從宗教界傳入天祝藏區。傳統加工炮製方法有:煆、燙、炒、炙、膏、洗、淬、煮、蒸等。藏成藥的劑型有煎湯劑、散劑、丸劑、膏劑、油劑等5類。方劑有嚴謹的結構,有劑型、劑量、配伍的變化組合等。藥理包括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

附錄

重修莊浪茶馬廳衙署碑記

嚐考茶馬廳設自國朝,衙廨建於明季,規模閎廠,氣象光昌,洵足壯中國之威儀,而為番氓所景仰者也。乾隆三十三年,富司馬克濟來蒞斯士,曾捐廉修葺,迄今未及百年,而不堪令人仰視矣。門闌坍塌,墀廡欹斜,燕麥禽芝蔓延屋宇,鳴翎糞堆滿堂坳,廳事雖有數椽,莫敝風雨,退寢僅存兩架,難設廚床,三徑就荒卻無鬆菊,四縈俱具盡是泥塗。擬邵夫之行窩固所不及,比劉禹錫之陋室以曰未能。試思亟其乘屋,小民尚懷宵晝之勤,相厥收居,古人不廢經營之事,敢謂官舍等於客舍,毫不關心。若令前人諉諸後人,盡皆袖手。餘是以於蒞任之初,從公之暇,金分鶴俸匠集鳩工可任者重加苫蓋,率由舊章,特起者格外創成,增其式廓觀其外也,榱題數尺,始可以臨民等而上焉。暖閣數重亦可以迎養,而且東開隙地,為兒輩讀書之堂。西列明窗,高賓從論心之榻,藝花種菜,小有半畝之園,移竹栽鬆,且樹百年之木。費用二千多金,築室八十餘所。噫嘻,日省月試後至者,焉知已往之勞,繕宇葺牆去此者,曷勝將來之望。

鹹豐三年仲春間之裕文識並書

莊浪茶馬同知曆任名銜

富安:旗人,裏居未詳,乾隆十八年任。

啟成額:滿州正藍旗人,乾隆二十二年任。

陳:浙江海鹽人,舉人,乾隆二十二年任。

富克濟:滿州鑲黃旗人,乾隆二十七年任。

葉□:平番縣知縣兼署,乾隆三十一年任。

伍格:蒙古正紅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