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軍工廠的工匠們已經研發出燧發槍的朱由校,很快就趕到了軍工廠進行巡視。很快朱由校就見到了這些燧發槍。
多達十幾種的燧發槍,不同的口徑,不同的燧石擊發結構。
為了出人頭地,這些工匠們也是拚了,各種各樣的方案都搞了出來,看著眼前一排各種模樣的燧發槍,朱由校十分高興,問道:“哪種最好?”
“啟稟陛下,這款燧發槍的性能最佳,平均打七次才有一次瞎火。相比之前的鳥銃可靠得多,而且結構最為簡單可靠。”楊遷善對朱由校報告道,看這皇上高興的模樣,楊遷善心裏別提多激動了。
朱由校將那把燧發槍拿了起來,這把燧發槍的重量和原先的火繩槍一樣,大概有4.5公斤左右。
“不錯。不過軍工廠的研發小組,可以嚐試著繼續優化火槍,各種口徑都可以嚐試著造一些。隻要能讓火槍威力更強、射速更快、重量更輕,朕一律給予賞賜。”朱由校宣布道。
隨即將設計出這款燧發槍的工匠叫了過來,當場賞賜了白銀一千兩,以及錦衣衛百戶的官職。
朱由校此時已經感覺,大明的爵位係統不是很方便了。大明隻有公、侯、伯三個爵位,子爵和男爵已經被取消了。
子爵、男爵可不是西方人的製度,西方人的爵位製度,隻不過是按照中國的稱呼進行翻譯過來的,也可以翻譯成一級爵位、二級爵位之類的。子爵、男爵,這是傳統的中國爵位名稱。
因為沒有子爵和男爵,以至於朱由校在進行封賞的時候,自然就感覺不方便了。很多時候受到賞賜的人功勞又到不了封伯、封侯的層度,以至於沒有爵位可賞,隻能用錦衣衛百戶來進行賞賜。
隻不過沒有子爵、男爵也有個好處,那就是不那麼容易鬧階級矛盾。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自平民百姓,顯然不太願意看到這個帝國湧現出太多的貴族階級,在普通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所以隻保留公侯伯三個級別的爵位。能封到這三個級別的勳貴,數量也不會太多,不至於全國各地貴族多如牛毛,從而產生階級分化。
隻是兩百多年之後,大明在這種爵位上確實沒有導致階級分化,但是財富分配的不均衡,已經導致了另一種階級分化。這時候恢複子爵、男爵製度倒也未嚐不可。從而催生出一批,可以與民間資本商人相抗衡的新興階級。
爵位確實是個雙刃劍,重點還是要在於如何控製。如果能夠嚴格控製,隻封給那些對國家有貢獻的群體,那麼就會有良好的效果,激發出帝國子民的奮鬥熱情。如果濫賞濫封,那就會出問題了。
起碼朱由校有把握,在自己有生之年,爵位不可能濫賞濫封。而且在特權上也可以進行一定的限製,甚至是沒有特權,隻是作為一個榮譽稱號。
此時最重要的還是先把京營訓練出來,朱由校決定把這個事情放一放。
接著皇家軍工廠在這把燧發槍的基礎上,對口徑、重量進行了一些調整,經過了一番測試後,皇家軍工廠確定了第一款製式燧發槍,此槍重4公斤,大大減輕了重量,而威力並未下降。
製造成本也有所降低,一把燧發槍的成本算下來,隻需要3兩白銀,一把燧發槍的材料,並不需要1兩白銀,而一名工匠平均一個月下來,他們的工作量足以製造出一把火槍。此時皇家軍工廠的人工成本,實際上並不高,隻是讓工匠們日子不愁,主要還是福利比較好,生老病死不用發愁,居住條件也在迅速改善。
皇家軍工廠的工匠們,此時都卯足了勁,努力的開動自己的腦筋,想方設法的改進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