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秋,野豬皮下令屠殺遼東漢民,大量遼東漢民慘死在了野豬皮的屠刀之下,然而野豬皮對漢民的屠殺,並未使得遊擊戰平息下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在野豬皮屠殺漢民的過程中,東江軍大量專業遊擊隊幾乎全麵出擊,與野豬皮在遼東展開了深入的遊擊周旋。
作戰過程中,遊擊隊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從遼東地區救出了將近十五萬漢民,並對建奴的生產造成了進一步的破壞。不過建奴也迅速反應,使得東江軍的遊擊隊遭受了不小的損失,幾個月下來陣亡的遊擊士兵多達一千餘人。但是殺傷的建奴,卻超過兩千以上。作戰過程中,並未攻占太多軍事目標,重點還是營救遼東百姓。
這次營救行動,總體來說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大量漢民被救出後,毅然決然的加入了遊擊隊,很快就三五成群的潛入敵後,開始對建奴展開持續的襲擾。
建奴上下簡直被這種遊擊戰搞得快要發瘋了,一番屠殺下來,絲毫不見效果。那些隻經過短期訓練的漢民,拿著火槍和各種陰險的武器,時不時的就給他們來上一發。
以至於建奴上下已經完全進入了草木皆兵的狀態,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遊擊隊會潛伏在什麼地方等著他們。
這讓建奴根本不敢單獨到野外去,單獨前往野外很容易被一槍給崩了。就是喝水什麼的都要小心,這些遊擊隊經常在取水的水井進行投毒,一開始建奴沒有防備,被毒死了不少。有些時候甚至一次性被毒死十幾人。
就算是大部隊前往野外,也可能會在路上踩到地雷。這些地雷未必會把人炸死,但是炸成殘廢是綽綽有餘了。
同時還有其他的各種陷阱,簡直讓人防不勝防。
麵對這些躲在暗處的遊擊隊,建奴幾乎是沒轍了。派出大部隊去圍剿?這不是大炮打蚊子嗎?而且大軍行進過程中,還極易遭到陷阱襲擊。
可是派出小隊巡邏什麼的,兵力又大幅度分散了。這些變成遊擊隊的漢民,基本上都是不怕死的那種,一旦被建奴的小隊黏上,大部分知道沒有活路,死之前都要換掉一個。
這種遊擊戰之所以讓建奴快要發瘋,主要還是這些漢民手上的燧發槍。
如果是在過去,這些漢民對他們發動遊擊戰,那麼根本不會這麼難對付。因為不是誰都會使用弓箭,弓箭要用得好,得經過長期的訓練,力量上還要達標才行。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漢民,會用弓箭的並不多。
如果這些漢民拿著刀和他們拚命,那基本上就和送死沒有區別。剩下的越就是設置一些陷阱,並進行投毒、縱火什麼的,雖然同樣也很煩人,但起碼不會把他們快要逼瘋。
但是這些漢民手上有了燧發槍,那麼結果就完全不同了。燧發槍的裝填盡管繁瑣,但是卻可以提前裝填。就算裝填得再慢,非戰鬥時間內花個十分鍾去裝填都沒問題。而這些變成遊擊隊的漢民,在東江鎮官軍控製的島嶼上訓練上半個月,就可以比較熟練的掌握燧發槍的使用了。
這讓這些原本並不從事軍事活動的漢民,隻需要扣動扳機,就可以對建奴展開射殺。特別是在五十米的距離內,燧發槍的威力簡直無解。隻要不是射偏了,就是非死即傷。一些遊擊漢民甚至敢對建奴的大部隊進行射擊。通常都是利用地形提前埋伏,然後打完就跑。
盡管野豬皮屠殺了很多漢民,但是依舊無法阻止遊擊隊對他們的襲擾。
本來這種遊擊活動,隻要發動人民群眾,就可以很好的遏製,如果是在中國,別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在中國進行這種遊擊運動,因為中國人口多,殺掉幾個平民百姓又有什麼用?但是建奴明顯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建奴的人口太少了。
就算是建奴的非戰鬥人員,都是死一個少一個,他們就那麼點人口,又要控製如此龐大的地盤。
這些漢民遊擊隊,武裝成本實在太低廉了。
一把燧發槍的成本之低,隻有1元左右。主要是有了廉價鋼材,外加燧發槍的生產進行了分工並行,降低了對工匠手藝的要求,所以隻需要支付工錢,而不需要支付給工匠太高的加工附加值。
訓練個半個月就能投入遊擊戰,武裝成本不到5塊銀元。
建奴的非戰鬥人員,和這些漢民遊擊隊進行一換一,建奴也是吃虧的。不是價值問題,而是最後誰先被耗死的問題。
從成本上來說,如果這些漢民投入生產,能創造出的價值遠高於建奴,可是人口基數擺在那裏,最後建奴肯定耗不過。
如果是建奴士兵,就算是1換5漢民的性命,那也是十分吃虧的,如今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了。
對於建奴來說不僅僅是人員被殺傷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生產活動被大量破壞,而且這些襲擾活動對他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