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邊軍被安置在了十個分散的軍營裏,經過一番進一步的登記造冊,每個邊軍士兵拿到了一個身份牌和兩套軍服。
對於這個身份牌軍服,很多邊軍士兵都感覺新奇。軍牌這玩意做大的作用,就是戰場上確認陣亡士兵的身份。而紅色的軍服,看起來十分顯目、威武。大明崇尚火德,官員製服都是紅色為主。後來的滿清,則認為是北方黑水戰勝了明王朝的火,水為黑色,所以滿清官服為黑色。
接著又是確認編製,一直忙活到三月中旬才把十萬邊軍編成了九個步兵師。
就步兵師的編製問題,朱由校吸納了第五步兵師在遼東戰場上積累的經驗,決定給火槍兵裝備鐵甲。不過孫傳庭卻是有不同的看法,對朱由校建議道:“臣以為,火槍兵並不需要裝備鐵甲。一來裝備鐵甲之後機動能力有所下降。二來隻需給京營裝備足夠的野戰炮,在戰場上建奴步兵還沒有靠近上來,就會先被我們的野戰炮狂轟一頓,到時候建奴未必能對火槍兵方陣傾瀉多少箭支。”
“愛卿所言也不無道理,不過火槍兵裝備鐵甲,在戰場上也可萬無一失。”朱由校想了想,感覺火炮有時候未必時時刻刻都能支援到步兵,戰場局勢變化有點快,所以還是堅持給火槍兵裝備鐵甲。
“陛下,那不如將京營編練為兩種,一種火槍兵身著鐵甲,專門派往遼東作戰。另一種不裝備鐵甲,也無需配備弓箭手。可以用於其他戰場。同時這樣也較為節約軍費。”孫傳庭嚐試著建議道,拿出了個折中的方案。
“好,就怎麼辦。”朱由校聽了之後當即同意了,主要還是成本啊!
“另外長槍兵的縱深方麵,十人確實過多,臣以為三人就非常足夠了。若是擺開陣勢,敵方能在火器打擊之下衝到近前,陣型也必然較為散亂,三排長槍兵足以穩住陣腳。”孫傳庭繼續建議道,對長槍兵的縱深削得更狠。主要是感覺裝備了野戰炮之後,完全沒那個必要。
朱由校在這方麵的想法則趨於保守,說道:“三人太少了,持續的肉搏能力比較差,還是四個吧!”
“是,陛下。”孫傳庭沒有繼續堅持,明軍火器部隊的肉搏能力差,一直是個問題。薩爾滸戰役更是表現得尤為致命。
當初薩爾滸戰役,野豬皮能以騎兵在山區擊敗大量明軍,是有多重因素包含其中的。其一,明軍是火器部隊,在山區難以展開,不像在草原上對付蒙古人那樣,大老遠的就發現蒙古人的主力騎兵,然後提前擺開陣型,先用火器對敵人進行一番飽和式轟擊。所以野豬皮的騎兵盡管也不太適合在山區作戰,但明軍的劣勢更大。其二有人給野豬皮通風報信,不是別人,正是當今的朝鮮王滄海君。這家夥表麵上向大民稱臣,實際上是個反動分子。
於是乎野豬皮帶著騎兵突然殺出,明軍在山區行軍,根本毫無陣型可言,自然是直接被野豬皮殺潰。
簡單的說,薩爾滸戰役中,明軍的問題就是‘沒前排’頂不住,肉搏戰能力太差。山區火器又擺不開陣型,以至於又沒有火力輸出。沒前排,沒輸出,結果自然就GG了。
君臣之間一番商議,又對京營的編製進行了改變。曾讓朱由校鳴鳴自得的‘天啟方陣’,此時已經被修改得麵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