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心殿處理了一番奏折後,朱由校便回乾清宮去了。到了乾清宮,皇後、良妃、純妃正對著一堆的奏折批閱著呢!
此時朱由校的辦公地點,變成了兩個。一個在乾清宮,一個在養心殿。之所以在乾清宮多了一個‘辦公室’,主要是養心殿是皇帝清心寡欲之地,女人還是別進了,於是養心殿變成了朱由校的私人辦公室。
所以皇後、良妃、純妃最近都是去乾清宮,繼續學習如何處理各種奏章。
如今朱由校把製衡的權術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下麵文武百官,各個衙門的奏章遞上來的時候,都是先入內閣。然後由內閣將這些奏章處理了,寫上處理方案,然後再送往司禮監批紅。
正常情況下,司禮監是要將奏章呈給皇帝,然後皇帝進行批複,司禮監太監就是個寫字、蓋章的,沒有什麼權力。不過皇帝偷懶的話,司禮監的權力就有了。
朱由校自然想偷懶,但是又不全然放心司禮監。現在把皇後、良妃、純妃拉出來,又組建了一個監督小組。
批紅實際上就是監督內閣,同時皇帝還有下旨命令內閣的權力。
如今朱由校把這個權力又分了一部分給後宮,那就是監督權分給後宮,後宮又是皇後、良妃、純妃三人組建的‘監督小組’,相互之間也存在監督。隻是後宮沒有下旨的權力,發現奏章有問題,可以交給朱由校定奪,是駁回還是直接製定措施,最後都是朱由校拍板。
司禮監秉筆、掌印,此時同樣也有對內閣的監督權,又和後宮相互監督。發現內閣的方案不妥當,也可以向朱由校提出。不過相比後宮,地位相對處劣勢。但朱由校就事論事,所以並未徹底淪為後宮監督小組的附庸。
同時也有後宮參與不了的奏章,那就是軍事方麵的,基本上都是直接呈交朱由校,不過後宮之手。
朱由校自然看得明白,軍權才是權力得核心。不管是司禮監也好,後宮也罷,都是用來監督內閣而設置的罷了。
把後宮搬出來用,隻是再上一道保險杠。
然而司禮監和後宮這兩道保險中,司禮監、後宮都是多人組成,相互監督之下又有保險杆。
真可謂是層層保險。
最重要的是,內閣還是一道保險杆。內閣首輔沈潅是朱由校欽點的首輔,改革方案、施政方向都是達成一致的。如果司禮監和後宮胡亂幹預,內閣那邊就會到朱由校麵前鬧。
不管是內閣,還是司禮監、後宮,本身就和皇帝綁在同一輛戰車上,隻是利益的緊密程度又有不同。內閣和皇家的利益是老板和員工,司禮監和皇家的利益是主人和奴仆,後宮和皇家的利益最為密切,相當於是老板娘。
內閣、司禮監、後宮這三個利益群體都參與到政務處理環節,那麼一旦出現利益分歧,馬上就會反應到朱由校那裏。一旦出現利益分歧,那就意味著朱由校要出麵處理。內閣和司禮監、後宮容易出現分歧的地方,無非就是朝廷和皇家的問題。內閣是為外臣勢力,名義上並不直接對皇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