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荷蘭人來了(1 / 3)

“啟稟皇上,我們第二個季度,一共向外省銷售了官鹽將近一億三千萬斤,創造產值正390萬元。不過外銷額已經不怎麼上漲了,主要是北方各省差不多已經被北直隸官鹽占領,南方則還有蘇北官鹽,同時私鹽也極為猖獗。”

六月底,沈潅將統計上來的數據對朱由校做了一番報告。此時北直隸,重點還是在於創造多少產值,能從外省吸過來多少銀子。有了銀子,就能保障就業。保障就業就能保障農產品價格,銀行貸款就能收回。

“鹽業絕非這些利益,愛卿以為當如何整頓?”朱由校問道。

“臣以為,北方地區,應將甘肅等地的池鹽納入皇家鹽業公司的經營範圍,從而開拓出陝西、甘肅市場,從而徹底將北方鹽業壟斷。而在南方,則應撤銷江淮煮鹽,將灶丁安置到其他崗位上去,我們北直隸長蘆鹽場,隻要再開一些鹽田,就足大明所有百姓之用。”沈潅說道:“就算北直隸地區的鹽田不足以用,山東也是淤泥灘塗眾多,鹽田根本不缺。”

鹽田的產量確實高,輕輕鬆鬆就能上一噸,天氣好的時候還可能上兩噸的產量。以這個年代人們的食鹽消費量,三四十萬畝鹽田就足夠幾億人吃的了。要知道西北地區還有池鹽,四川還有井鹽,江蘇也有井鹽,隻不過沒開采罷了。

“而且現在是時候對付揚州鹽商了,我們隻要取消定額鹽引製度,將鹽開放出來,誰都能拿到鹽引,很快就能夠打破揚州鹽商對南方各省的鹽業的壟斷。”沈潅說道,“而且京營現在有九個師,投入幾個師到南方抓一抓私鹽,並隨時準備鎮壓那些鹽商,南方各省鹽稅隻要能收上來,朝廷財政就能大大寬裕了。”

“撤銷江淮鹽場可以搞,稽查江南私鹽,交給江南各地官府去做。”朱由校露出一絲笑意,沈潅不解的問道:“這是為何?”

“愛卿你想啊!地方官府抓私鹽,自然是把那些小嘍囉抓了,那些大鹽商的官鹽因為遭到北直隸鹽業的衝擊,同等價格下他們未必能占優勢。這個時候他們必然會鋌而走險,去做私鹽生意。嘿嘿!抓住把柄就能把他們一網打盡。”朱由校一臉陰險的笑容,沈潅瞠目結舌了半天,然後無言以對。

又是養豬啊!

不過揚州鹽商那群豬可夠肥的,想想就可怕,那是多麼龐大的財產啊!盡管把私鹽的稽查交給各地官府去做,肯定是亂七八糟的。但若是能將那些揚州鹽商查抄了,那完全就是成百上千倍的弄回來。

“另外第二季度,北直隸外銷商品達到823萬元,其中食鹽還是最大宗的商品,其次是鋼鐵製品、煤炭、玻璃。瓷器和紡織享有外銷補貼後,銷售也有了明顯的增長。以當前的形勢發展下去,外銷商品還會越來越多,不過還是有很多外銷商品在南方賣不動,在北方各省的銷量倒是不錯。”沈潅繼續彙報道。

“大明的生意不好做啊!”朱由校歎了口氣,南方的製造業明顯要比北方發達,北直隸製造業的商品要想大量外銷,很多必須要有外銷補貼才行。想到這裏,朱由校不由想到了做外貿出口。

此時的歐洲人有南美殖民地,那裏有大量的銀子。歐洲人的製造業明顯不如大明,技術比大明落後多了。

顯然歐洲人的生意要好做得多,不過要想插手海洋貿易,得先有海軍才行,如今大明隻有水師,相當於是一支‘海軍陸戰隊’,卻沒有戰艦。看來戰艦的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不過這樣的外銷量,加上大明賦稅,足以支撐北直隸的經濟不崩盤了。”沈潅說道,朱由校點了點頭,崩盤顯然是不可能。隻不過大量的皇莊建設活動,銀行要給農戶們承擔一筆利息,但是把經濟拉動起來,這點利息都是小問題。經濟繁榮了,稅收自然多了。

“人口方麵增長形勢如何?”朱由校又問道,人口問題還是很關心的。北直隸人口越多,意味著未來經濟總量將越高,商品市場也越大。因此北直隸當前1500萬人口是遠遠不能滿足朱由校的胃口的,也無法滿足當前北直隸的建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