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朝鮮大將軍,而且作戰經驗豐富、老道。這個李適剛支持李倧登上王位,能否拉攏過來,看上去確實存在很大的未知數。
“李倧對李適已經產生了忌憚,而李適對李倧的態度同樣也忌憚起來了。君臣之間忌憚猜疑,心下難免不安。可是李適不可能忌憚我們大明,因為我們大明不會忌憚他李適。”毛文龍篤定的分析道:“隻要大人去信一封,李適必然響應。”
趙彥深深的看了一眼毛文龍,毛文龍連忙拱手低頭。顯然趙彥對毛文龍對朝鮮君臣的心理揣摩得如此透徹,感覺有些不妥。當然這不是趙彥該考慮的東西,毛文龍也未到朝鮮大將軍李適那樣的層次。
“好,那本官便去信一封,看看這個李適如何反應。”趙彥同意道,然後對毛文龍說道:“發兵朝鮮不用太著急,東江軍先做好準備。”
“是,大人。”毛文龍躬身應道。
此時的朝鮮,李倧剛剛上位,自然是到了排排坐分果果的時候了。隻是這次成功政變的關鍵人物李適,卻被打發到了平安道去了。
到了平安道的李適,不哭也不鬧,顯得格外平靜。然而他剛到地方,馬上就開始訓練士兵、加固城牆、設置城柵、配備火器,擺出一副專心防務的樣子。
李適這樣的舉動,盡管對朝鮮的朝堂沒有什麼影響。但明眼人卻能看得出來,李適這是在擁兵自重。
很顯然,政變成功後,李適沒有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幾個動動口舌的芝麻小官,卻爬到了他頭上,心中難免不忿。
這天大明信使來了,李適看完趙彥寫來的書信後,神色一陣變幻,然後對信使說道:“事關重大,容我考慮幾日,使者原來勞頓,不如先住下休息幾日。”
“將軍若有疑慮,可盡管開口。”信使對李適說道。
李適頓了頓,這才開口說道:“此番上國意圖幹涉朝鮮,不知決心如何?”
“聖上心意已決。”信使回答道。李適神色頓時振奮起來,問道:“那何時可以發兵?兵力如何?”
“將軍若願意反正,大明官兵隨時可以揮兵朝鮮。兵力上將軍無需擔心。”信使沒有再透露更多的信息。
“好吧!我一日後會有答複。”李適還是沒有立即做出決定,讓人把信使送去休息。李適徘徊不定的思考著這個問題。
李適之所以徘徊不定,是因為他剛到平安道不久,手上雖然有三萬多兵力,但卻還沒有徹底整訓清楚。
若是大明雷聲大雨點小,放了他鴿子,那就悲催了。
左右拿不定主意的李適,連忙找來了幾個下屬進行商量。
“大將軍,此時容不得半點猶疑。李倧登上王位後,我們根本沒有得到半點好處。而且若是不先發製人,恐怕大將軍日後自身難保。上國既然有意幹涉朝鮮,將軍若是不加以響應,等上國攻破了漢城,大將軍您就是亂臣。可若是將軍反正,上國定然不會虧待將軍。而且上國也不可能猜忌將軍。就算是失敗了,將軍大不了帶著我們到上國去,也無性命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