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殖民朝鮮(1 / 2)

“如今上國還未聽我們申辯,便已經發兵漢城,諸位愛卿可有應對之策?”李倧勉強恢複了鎮定,對眾臣問道。

一群西人黨官員,此時也惶恐不安,有些亂了陣腳。

“啟稟殿下,如今隻能想辦法擊退大明官軍,再另尋對策。”其中一名官員出聲道。話音剛落,便被群臣抨擊得狗血淋頭。

“抗拒上國王師?這是多大的罪名你知道嗎?你是想要陷殿下於死地嗎?”

“何況上國王師如今聯合大將軍李適,你拿什麼去抵擋?”

朝鮮畢竟是小國,根本擋不住東江軍的兵鋒。而朝鮮最為主要的部隊,也在李適手上。

朝鮮王國能調用的兵力本身就不多,而且戰鬥力也比較渣,根本沒有抵抗的可能。

“為今之計,漢城恐怕不保,陛下還是先移駕吧!”又有人建議道,打不過那就隻能跑路了。

“不妥,如今陛下若是逃出漢城,那便是畏罪潛逃。而且逃的了一時,逃不了一世。而且此時局勢還遠沒有那麼糟糕,上國幹涉朝鮮,無非是不了解廢王暴行,陛下若是留在漢城,還有申辯的機會。”

“留在漢城豈不是等死?”

“可若是逃了,上國自可另行冊封,到時候殿下就更無機會了。”

一群文官又吵吵鬧鬧了起來,朝鮮的朝堂和大明風氣也是十分相似的,黨爭激烈得很。

爭論的重點,也從是否無力抵抗,變成了是不是該跑路的問題。

朝臣分成了兩個派別,一個是主張跑路。一個是主張不跑,留下和上國申辯。

“啟稟殿下,上國幹預朝鮮,無非就是覺得殿下上位不合法度。但是廢王暴政,在朝鮮已是天怒人怨。於情於理,殿下推翻暴政皆有說法。上國乃是禮儀教化之國,對待我們朝鮮絕不可能有失偏頗,既然如此,殿下何須逃離京師。不若派人迎接上國王師,待上國使臣到來,再當麵進行申辯。若是逃離京師再行申辯,反倒顯得不夠坦蕩。”西人黨核心人物李貴出列向李適陳述了利弊。

李適苦惱的思索片刻之後,頹然道:“就依愛卿所言吧!傳本王旨意,沿途官兵不得與王師衝突。再派人前去迎接王師來京,王師的沿途補給,一律皆盡心供應。”

“殿下聖明。”李貴等人跪地大呼。

“散了吧!”李適站起身揮了揮袖子,興致索然的說道。

……

趙彥帶著一群東江軍走到還沒一半的路程,沿途朝鮮官兵就放棄了抵抗,同時朝鮮使臣也到了,一路上供應補給,迎接著東江軍一路行到了漢城。

朝鮮如此識相,倒是讓趙彥對這個李倧的觀感大為改善。

到達漢城的時候,朝鮮國王李倧更是帶著群臣,出城二十裏進行迎接,見到趙彥的時候,畢恭畢敬的跪在地上,大呼:“下國罪臣李倧,恭迎天使巡查朝鮮。”

“起來吧!”趙彥出聲道,心裏倒是暗道這李倧夠聰明的。

大明作為天朝上國,最重視麵子了。這李倧算是給足了大明麵子,不抵抗,不逃跑,顯得聽話無比。

隻要這李倧發動政變有那麼一點情理,朝廷也不可能再另行冊封朝鮮國王了。

趙彥被迎入了漢城,以總督之名,很順利的接管了朝鮮軍政大權。然後開始受理朝鮮政變一案。政變中被廢黜的光海君李琿很快也被找來了,這家夥已經被石灰燒瞎雙眼。

趙彥分別進行了審理,然後將政變的過程,以及前因後果都寫入奏章,然後呈報朝廷。

奏章發到內閣,第二日朱由校便在早朝上將奏章發給眾臣討論。

“啟稟陛下,李琿在位期間,幽廢母後,屠兄殺弟。且對朝鮮百姓橫征暴斂,又與建奴私通款曲。實在德行敗壞、罪有應得。臣以為,李倧政變情理可原,陛下可冊封李倧為朝鮮王。”

“臣反對,李倧擅自發動政變,實在有違禮法。李琿即便不堪,他李倧向我大明申訴便是,如何能夠發動政變,以至於漢城宮殿被大火焚毀。”

“此言過矣。雖然當日發生火災,也並非是刻意縱火,且焚毀宮殿也不多。”

一群朝臣爭論不休,朱由校坐在龍椅上淡定的聽著眾臣的意見,大臣們又爭論了片刻之後,沒爭出什麼名堂出來。該說的都說了,就看朱由校這個裁判怎麼判了。

“請陛下聖裁。”

“請陛下聖裁。”

眾臣躬身大呼,應群臣所請,朱由校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李倧德行有失,性情殘暴,為朝鮮王非朝鮮百姓之福。即已被推翻,也已被燒瞎雙眼,便將其流放。李倧擅自發動政變,情理上確有可原,因而朕決定冊封李倧為朝鮮王。但李倧違背禮法,亦不得不罰。雖冊封李倧為朝鮮王,但其不得插手朝鮮政務。朝鮮政務就由朝廷指派總督進行管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