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黨紛紛附和,很快基本論調就出來了。
那就是暫時不向遼河地區移民,而是等遼東局勢徹底穩定之後再說。
這個論調實際上就是朱由校想要的,此時收複了遼河平原,對於大明來說確實是好事。但這個好事的背後,卻隱藏著很大的風險。
那就是明軍將麵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野豬皮也開始在遼河平原上大打遊擊,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進行搶劫怎麼辦?
到時候野豬皮又帶領著這個強盜團夥搶劫到了物資,他們內部又穩固了。再來回的消耗個幾年,大明的國力一直被這樣牽扯在遼東進行消耗,如何麵對接下來的天災人禍?
隻要大明暫時不向遼河平原大量移民,野豬皮就搶無可搶。到時候隻能來搶明軍的軍用物資,可現在的明軍是野豬皮能搶得了的嗎?就算是讓他們搶到些東西,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不可。
“當然,盡管暫時不向遼河地區移民,但沈陽和遼陽這些城池的行政還是可以先鋪設起來。吏部選些官員派過去吧!”朱由校對王紹徽吩咐道。
“臣遵旨。”王紹徽躬身領旨。
這次早朝朱由校又再一次順利的達到了目的,他沒有給野豬皮留下任何死灰複燃的機會。
而遼河平原在很多官員眼裏,確實就是一塊肥肉。
實際上在朱由校眼裏,遼河平原確實也是一塊肥肉,皇家財團注定要吞下遼河平原的資源。
同時整個東北也是朱由校眼中的肥肉,盡管小冰河時期東北的冬天冷得有些嚇人,但並非不能進行生產開發。大不了在東北種植一些生長周期較短的農作物,例如大豆。還有東北的礦產、森林,都是大明需要的資源。
即將到來的小冰河,將導致大量的天災。
在天災麵前,隻要擴大人均資源總量,再調配清楚就完全能夠撐過去。拿下整個東北,是勢在必行的。
早朝過後的朱由校,回宮和皇後她們過中秋去了。
而在前線的官兵,則在後勤補給中領取到了朱由校讓人送去的月餅,這是很早就準備的了。
這些月餅發到各級官兵手上,各級官兵紛紛感動得一塌糊塗,在教導員的帶領下,紛紛宣示誓死報效皇恩。
孫承宗和孫傳庭則收到了從京師快馬發來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遼東總督孫承宗、金洲鎮總督孫傳庭,收複遼河疆域有功,特賜二人麒麟服各一件,黃金千兩。加封孫承宗太傅之銜,孫傳庭太子少師之銜。另前線軍情瞬息萬變,為適應戰情,著令成立‘遼東指揮部’,孫承宗擔任指揮部司令,孫傳庭擔任指揮部副司令。遼東鎮、金洲鎮、東江鎮皆歸遼東指揮部指揮。”
“臣孫承宗(孫傳庭)叩謝皇恩。”孫承宗與孫傳庭二人接下聖旨,這道聖旨也意味著遼東明軍從分散走向了統一的作戰和指揮。
隨即太監又分別給孫承宗和孫傳庭傳遞了一封朱由校的信件,主要是交代作戰方麵的事情。
朱由校在信中交代孫承宗和孫傳庭謹慎進兵,以保存己方有生力量、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為主要作戰思路。
信中的內容並不是指揮前線要采取什麼戰術去打,而是向孫承宗和孫傳庭表達了明帝國的需求。
此時的需求,就是穩定。
一個王朝的滅亡,通常都是在動蕩中導致的。要想穩定,明軍就不能損兵折將。
孫承宗和孫傳庭看過信件之後,當即給朱由校回了一封信,讓傳旨太監帶回去。君臣之間這樣的信件往來還是比較頻繁的,這顯然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習慣。軍臣之間保持溝通,雙方闡述好自己要幹什麼,想得到什麼目標的意圖,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猜忌。
“此次進兵,穩為上策。”孫承宗對皇帝的意見也是很認同的,他與孫傳庭已經基本推測出了野豬皮很可能在這次明軍進攻鐵嶺的過程中發動一次大反撲。
八月十五,明軍在沈陽過了中秋。
翌日,孫承宗與孫傳庭在中軍點將,沈陽二十萬明軍當日開拔向北,向鐵嶺方向徐徐推進。
沒有猜錯的是,野豬皮確實打算發動一波反撲。在明軍向鐵嶺發動進攻的路上,建奴的斥候是一撥接一撥的出現在明軍周圍,與明軍斥候殺得難解難分。
雙方還未交戰,偵察與反偵察隻見的較量就開始激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