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後金的巨大均是勝利,給大明帶來了很大的喜氣。沒過多久,天子又是封賞土地,又是下發勳章,又是大賞功臣。
遼東鎮也被朱由校順利裁撤,士兵們歡歡喜喜的退伍種田去了,擁有最少八十畝的土地,讓他們日後可以衣食無憂了。朱由校考慮到接下來幾年可能天災比較頻發,很可能波及到遼東地區,為了避免這些退伍軍人活不下去造反,又宣布了各項退伍軍人保障措施。
首先是最高統帥部成立了一個‘退伍軍人保障部’,對於退伍務農的受災軍人,一律給予賑濟,並無償幫助他們恢複生產。二是退伍軍人遇到傷病、災害,可以免除農業稅。三是對退伍務農軍人可以免除徭役,農業稅按照十分之一繳納。同時規定退伍軍人的農業稅由退伍軍人保障部征收,以免地方官府鬧出問題。
裁撤遼東軍隻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逐漸裁撤中央軍中的職業兵。首先被裁撤的就是中央軍之中的長槍兵。
此時後金已經被消滅了,明軍擁有了野戰炮兵部隊,火槍手也配備了刺刀,最重要的是四萬騎兵已經訓練出來了。這個時候步兵已經不需要長槍兵進行保護了,所以長槍兵在戰後屬於被第一批被裁撤的對象。
中央軍15個步兵師,裁撤的長槍兵就達到了7萬。
中央軍此戰的封賞要比遼東軍高得多,很多士兵甚至積累了兩三百畝土地的軍功賞賜,退伍之後直接就是一名小地主。當然如今朝廷並不鼓勵他們將土地租給佃農,在《佃租法》出台之後,這種模式沒什麼前途了。
所以很多中央軍士兵退伍之後,將土地折算入股到了由‘退伍軍人保障部’成立的軍方農業公司。
由軍方成立的農業公司,享有優惠稅率,以及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隻要糧食賣得動,每年都有分紅。
但中央軍的士兵盡管要退伍的達到了7萬人,但真正退伍的卻隻有一半,剩下的一半有的留幹了,有的則轉為義務兵。
李霖就是一名自願轉為義務兵的長槍兵,他並不想退伍,也不想離開軍營。他祖輩都是延綏鎮軍戶,一直都在土裏刨食,直到他這一代才碰上個好皇帝,讓他吃飽了肚子,養活了家人,還能建功立業。
他並不想繼續去土裏刨食,他想建立更大的功勳。經過中央軍的文化課熏陶的李霖知道日後還有很多建功立業的機會。因為那張世界地圖上,還有大片不屬於大明蠻夷之地。
長槍兵被淘汰了不要緊,他可以轉成火槍兵,繼續服役五年。隻要他能在文化上再提升一下,就很可能成為軍官。
中央軍第一批退伍的實際上不到四萬人,留下的長槍兵有的轉為火槍兵,有的轉為炮兵,甚至是偵察兵、騎兵。
中央軍當中的職業兵也就是炮兵、騎兵、偵察兵三個兵種,這三個兵種是不需要被裁撤的職業兵。
中央軍的退伍兵在轉業上也比較容易,因為在軍中學習了一定文化,很多都被送到技工學院學習,向技術工種方向轉業。皇家財團各公司對於這些中央軍的退伍兵也比較歡迎,符合條件的員工招募都是優先選擇中央軍的退伍兵。
而中央軍之中的火槍兵,將陸續替換成義務兵。一部分將被送入皇家軍校進修成為軍官,一部分則退伍,一部分則轉為義務兵。
紫禁城內,皇帝則在召開最高統帥部會議。
盧象升向朱由校報告著參謀部製定的軍費裁減計劃,“在裁減職業兵的同時,朝廷還將繼續擴編兩個騎兵師,從而建成十個騎兵師,一共五萬兵力。再擴編五個野戰炮兵團,從而增加到八個野戰炮兵團的規模,擁有野戰炮576門。職業兵規模保留為六萬。”
“中央軍現有火槍兵,則計劃在兩年內完成全部替換為義務兵。同時在兩年內再建成十個步兵師,使步兵師數量達到二十五個,兵力二十五萬。並且全麵精簡火槍兵裝備,火槍兵不再裝備鐵甲以及皮甲,將火槍兵裝備成本下降為每人五元,每月夥食、訓練消耗維持在一元之內。”盧象升報告的裝備成本非常低,隻需要5塊銀元就能裝備一名士兵。但實際上已經很豪華了,一把火槍的軍方采購價隻需要3元,另外2元則算入了軍服、鞋襪之中。1元的每月消耗成本,夥食、火藥是最大的消耗,但實際上1元還是很寬裕了。畢竟士兵每個月5角的夥食就非常夠吃了,還葷素俱全。剩下5角主要是火藥等方麵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