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預算(1 / 2)

到了年底,六部和各個新增部門都在計算來年所需的預算資金。

首先進行預算的還是軍事開支和行政開支,軍事開支方麵隨著邊鎮已經裁撤了四個,中央軍開始施行義務兵役製,軍費開支得到了有效的控製。不過因為生產兵團的組建速度加快,以及海軍來年計劃開始對荷蘭人發動戰爭,所以軍事預算依舊達到了4000萬元。

“如今生產兵團足以取代九邊軍戶,天啟六年即可將九邊全麵裁撤。同時各省都成立了守備軍,各省的衛所皆可裁撤。不過考慮到軍戶轉業的問題,關內衛所裁撤可以分三年進行,每年裁撤一批。三年之後全國衛所全麵裁撤,並徹底取消軍戶籍貫。”

“就按照這個方案施行。”朱由校點頭同意了統帥部拿出了的軍費預算,已經節流方案。

衛所製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大明了,或者說是衛所製的官兵已經沒有戰鬥力了。這些軍戶反而成為了一些隱性的定時炸彈,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了。

如今朱由校采取的製度,類似於後世的中國。

北直隸以及其他新政地區,都已經開始成立武警部隊,用於加強地方官府對地方的掌控力。

同時還有守備旅,用於鎮壓內部動亂勢力。

生產兵團,負責戍邊、生產。

另外還有二十五個步兵師,以及十個騎兵師,則是野戰軍,隨時可以調到各個戰場去參戰。

在明王朝危急存亡的特殊時期,軍人的待遇是要保障的。明王朝的滅亡,一方麵是失了軍心,一方麵也是失了民心。

隻要軍人不造反,其他群體造反都不會對社會生產秩序造成太嚴重的破壞,但軍人一旦造反了,那破壞力就太大了。

軍人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造反的,隻要有一口飯吃,不把他們往死路上逼。

如今采取義務兵役製,軍人在夥食方麵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時在行軍打仗的時候,後勤方麵也有充足的保障。

如今大明在的軍事體製在朱由校的逐步整改之下,已經不太可能出現因為士兵吃不飽肚子而造反。也不可能因為走到半路沒有後勤保障,而導致軍隊半路嘩變。

因為明軍的裝備成本也有了很大的削減,火槍兵成為了主要兵種,並且不再配備鐵甲什麼的,裝備成本自然也是下降了很多。

有所提升的是軍官待遇,以及職業兵待遇,同時海軍軍費開支正在逐年提高。陸軍和海軍在訓練成本也有所增加。

四千萬的軍事開支,基本上還要足夠的。

內閣遞交的行政成本預估,則達到了三千萬元。行政成本提高這是體製改革的必然結果。

新政地區增加了公務員,增加了警察、武警、稅務局、法院,還有一些小部門,同時又增加了鄉鎮政府。

另外還提高了官員待遇,行政成本自然是不斷上升的。

此時的大明體製已經被朱由校給割裂了,大致上分成新政地區和傳統地區,傳統製度地區,朱由校對北方各省的掌控力也正在不斷的上升,誰也不知道指不定哪一天北方各省就被納入了新政體製內。

南方士族盤踞地區,朱由校暫時表現出來的態度透露著一些妥協的味道,因為朱由校對南方各省的舊體製根本沒有去動的意思。

一些南方士族成員已經明確意識到皇帝最終不可能放任南方各省不管不問,最後肯定也是會被改革的。

不過皇帝畢竟沒有把火燒到南方士族的頭上,與資本相結合的南方士族也表現出了資本主義的軟弱特性,不敢抱團反抗皇帝在北直隸和東北地區搞新政。

官員待遇最好的就是新征地區,但是新政地區的反腐也抓得最嚴,同時官員不準經商也成為了行政地區的官場潛規則。這個潛規則是漢皇黨的黨綱,雖然隻在漢皇黨內部約束漢皇黨官員,但是在新政地區如果發現有官員經商,那麼基本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削官去職。

其次就是北方各省的官員,那些一把手之類的官員待遇也有高薪養廉的福利了。但同樣也開始不允許他們經商,家人經商也不行。

南方官員則暫時還沒有享受到高薪養廉的政策,但反腐卻是一樣在搞。此時朱由校不指望南方各省官員把稅收上來,隻要求他們不用行政手段去壓榨百姓。

當然那些南方士族官員這一點也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南方士族已經發展成了官僚資本階級,官商合體之下,這些官員自然犯不著直接去貪汙,讓家裏人經商就能賺到錢。在權力的掩護下,很多行業都是需要這些權力才能作為準入門檻的。

他們隻需要充當一尊神像的作用,可以不貪汙也可以不管事。

所以南方士族出來的官員,很多看上去都很廉潔。反腐有時候也難以抓到他們的把柄,要他們收稅他們也不收。強製性要求征收商稅,他們也就是到了指標就停,對中央都是應付了事。